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2015-10-27 12:52:03)
标签:

梭坡碉楼

丹巴藏寨

东女国

梭坡乡

丹巴古碉群

分类: 周游川渝
    丹巴县境内,处处可见耸立于山隘要道、村寨、峡谷之间的古碉楼,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因此,丹巴被誉为“千碉之国”。
    丹巴古碉楼,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大小金川河沿岸和大渡河沿岸,遍及全县15个乡(镇)的181个行政村,共计562座。2002年12月,丹巴古碉群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乡,是丹巴县碉楼最多的乡镇,古时,全乡共有一千多座碉楼,被誉为“千碉之乡”,至今依然存留有175座,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乡,位于丹巴东南,距县城7公里。大渡河将全乡一分为二,东面有莫洛、东风、贡布、弄中、纳依、八梭、左比7个村,西面则有宋达、泽公、泽周、呷拉4个村。我们参观的,是大渡河东面莫洛村的藏寨碉楼。
    进入村寨,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古树林。据说,这些几百年的古树叫杨树。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这株挺拔浓荫的杨树叫东女王拴马树。传说,东女国国王曾途径此地,将马系在这棵树上。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走进村寨,但见碉楼寨房,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原本,碉楼和寨房是两类不同性质和风格的建筑,但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据说,在东女国时期,国人散布于山谷之间的八十余座聚邑之中,所居之处均筑“重屋”,即碉房。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这里的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这些寨房的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这是底层的家畜圈和存放农具的地方。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这是厨房、灶台、水缸。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这是居室和储藏室。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这是经堂,环绕经堂的,是“回”字形走廊,目的是方便转经。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有的碉楼内,还建有密道,这是密道入口和出口。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在三楼阳台上,沿着这根木梯,便可爬上碉楼。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据介绍,梭坡碉楼最早建于汉代,最晚为清乾隆时代所建。古碉均为石木结构建筑,碉基牢实,墙体光滑,角如刀锋,外形美观,巍然屹立,自成奇景。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而且形式多样,有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还有八角碉、十三角碉,高度从10米、20米到30米、35米不等。下图是是五角碉和八角碉,传说五角以上的碉楼均为女人所设计,而八角碉就是用于镇魔的“风水碉”。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碉楼的功能很多,传说最初是用来伏魔的,后来碉楼却大多与战事密切相关。这些碉楼碉门矮小、门板厚实,碉内用木扳隔层,有的高达十几二十层,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从所有权来分,碉楼大致可分为家碉和寨碉两大类,即私家碉楼和集体(村寨)碉楼。家碉是以一户人家为单位修建的碉,建于自家的房前屋后,或者与住房连为一体,称为“房中碉”。限于人力物力,一般人家的碉都不会建得太高。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寨碉从功能上还可以划分为界碉、烽火碉、要隘碉和风水碉等,其中风水碉较少,往往一个部落或一个村寨只建一座,由大家供奉朝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站在莫洛村的碉楼上,隔着大渡河,可以看到对面的碉楼群,巍峨壮观。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千百年来,一座座古碉经受了风雨的侵蚀、战争的洗礼和地震考验,但它们依然傲立在河谷两岸的悬崖峭壁之间。这些规模宏大、类型多样、技艺高超的建筑杰作,不仅承载着嘉绒藏族厚重的历史,也呈现着嘉绒藏族极高的美学艺术和民族文化。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梭坡碉楼——川西纪行(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