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3689794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老古的笔记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0
博客访问:
29,138
关注人气:
1,357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安岳石窟:圆觉洞
(2015-09-02 12:36:17)
标签:
圆觉洞
安岳石窟
圆觉洞景区
文物
佛教
分类:
周游川渝
其实,云居山主要的看点不是秦九韶纪念馆,而是山上精美的石窟。
云居山原名灵居山,明代起改称云居山。在这座小山头南北两面的崖面上,共有103窟石刻造像,因其中圆觉洞一窟最为出名,故统称圆觉洞。
依托众多的石窟,圆觉洞现已发展成4A景区,占地600亩。这是石刻艺术广场。
圆觉洞现存的103窟石刻,是在唐、五代、北宋时期陆续营造的,内容丰富,规模宏大,造型布局独具一格。这些石刻造像刻工精雕细琢,技艺精湛高超,造型典雅俊美,展示了公元8—12世纪中国民间佛教、道教信仰和极盛时期石刻艺术的风采,是中国石刻艺术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佛教文化、艺术从神秘化走向世俗化、民族化的历史见证。
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这座教钟寺大雄宝殿,它建于明代初期,是川东地区现存明代最完美的穿逗式木结构古寺庙建筑之一。
圆觉洞石刻造像集中在云居山的南岩和北岩,造像区域长186米,大小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唐代佛塔1座,题材主要以禅宗为主,次为密宗和佛道同龛像。2006年5月,圆觉洞摩崖造像与安岳县其它的石刻一起,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称安岳石窟。
北岩共有22个窟龛,以北宋时期造像为主,以“西方三圣”最为壮观。
这座舍利塔,为晚唐密檐式摩岩浮图,共13层,高8米,须弥式基座,塔刹为三轮法轮,是佛教象征性纪念物。
11号净瓶观音窟,北宋作品,净瓶观音高6.2米,面圆,头戴宝冠,冠中一立佛,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杨柳枝,跣足立于莲台之上。左右壁顶各一飞天,中左壁为龙女,中右壁为善财,下壁左右为供养人。
圆觉洞,正壁为“三身佛”像,毗卢遮那佛居中,左卢舍那佛、右释迦牟尼佛分别坐于莲座上。左右壁分别是圆觉菩萨坐像。
左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
右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静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壁上方镌有“圆觉洞”三字。
16号释迦牟尼窟(或说阿弥陀佛窟),佛祖高6.8米,螺发高肉髻,左手仰掌置胸腹间,右手施说法印,左右壁顶各一飞天,下壁右为弟子,左为供养人。
22号莲花手观音窟(或说大势至菩萨窟),观音高6.8米,头戴宝冠,双手交腹执一莲蕾,跣足立于莲台上。左右壁顶各一飞天,左壁中为献宝龙女,下为供养人。
南岩造像共有81龛,始凿于唐,历经五代,直至南宋。但因风化严重,唐代造像已经不存,只有残留的一则题刻证明其曾经的存在。
这里的五代造像有40多个龛窟,是国内最集中的五代石刻造像。造像题材多达27种,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经变龛、地藏菩萨与十王变等新内容。其造像风格趋于平实,雕刻手法精致细腻,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
这龛后蜀的“地狱经变”,据说是全国最早的一处。
而这龛东方药师净土变相,则说是南方最早的一处。
聂公龛,五代广政四年(941)建。聂公为普州(安岳)诸军事守刺史,像高2.1米,身著圆领宽袖官袍,腰际垂直一紫金鱼袋,双手执笏(已毁)。龛外左右有《聂公真龛记》碑文。据传,南岩五代造像是由他主持营造的,特刻像记之。
龟鹤,每字高1.6米,阔1米,为末唐高陵李时家墨迹,华阴人杨令式摩崖。有人赞之:减笔精绝,近世无所策。
图南仙迹,图南即陈抟,云居山上,还有陈抟墓。
在云居山东北,还有新石刻造像区,在其南面,刻有新紫竹观音和新卧佛。
紫竹观音,是安岳县城东石羊镇毗卢洞内造像,为佛教三十三观音变相中的水月观音,有“东方维纳斯”之称。这龛新紫竹观音造像是1991年按毗卢洞紫竹观音同比例摩刻的。
释迦牟尼涅槃图,是安岳县城北八庙乡卧佛沟造像。全长23米,头3米,肩宽3.1米,是国内最大的一尊唐式左侧卧佛。这龛新卧佛,于1992年摩刻,大小仅为八庙卧佛的二分之一。
登上云居山巅,还有葛仙井、留仙亭,相传,葛仙井为东晋葛洪遗迹。
圆觉洞石窟,充分体现了安岳石窟“古、多、精、美”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又一伟大宝库”。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秦九韶纪念馆
后一篇:
安岳石窟:千佛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