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龛摩崖造像
名称:南龛摩崖造像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年代:隋至宋
地址:巴中市巴州区
级别:国保(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将帅碑林紧挨着的,就是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有许多处摩崖造像,分布在南龛、北龛、东龛、西龛以及水宁寺等几处,其中以南龛的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也最为完整。

南龛摩崖造像位于化成山山腹,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梁魏,续镌于隋代,盛镌于唐代,后经历代增铸,逐渐形成今天斑斓玲珑,栉比相连的石窟群。世人始称南龛寺,又名光福寺。其名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所敕。

造像主要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大佛洞一带,大窟小龛,密如蜂房。现存造像170多龛约3000尊,有经幢14座,造像碑10则,新建碑4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52条,诗文52首。

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刻佛教故事的极少,其中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双首佛、双身佛、鬼子母菩萨、如来佛等造像。菩萨造像,以观音菩萨为最多。其余的则为闻法等诸菩萨及八部、天王、力士、伎乐、飞天等护法的造像。各种佛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

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右边的侧门下来,首先进入南龛大佛洞区。

但见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这里是造像最为集中的区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在东西宽45米,南北长252米的山崖上,共有造像176龛,2700多躯。造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大龛到小龛,从大身到小身,从造像到龛楣,均雕凿精湛,手法洗练。

在雕刻技法上和艺术处理上,南龛造像打破了以前那种神秘化和程式化的束缚,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雕塑艺术风格。有些主尊佛,面上流露微微的喜悦,给人以亲切之感;众多的菩萨像或单独成龛,或与阿弥陀佛、地藏合塑一龛,人物造型妩媚多姿,肌肤细腻丰满,富有女性的特征。

石窟各类人物特征鲜明:佛像表情和善,庄严肃穆;菩萨像体态优美,神情潇洒;力士像,威风凛凛,刚劲雄健;飞天像,雕刻精巧,朴实无华。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全都栩栩如生。释迦牟尼佛津津乐道,讲经说法,众菩萨凝神静听,姿态各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龛楣上六个飞天神采奕奕,弹琵弄筝,吹箫奏笛,翩翩起舞,呼之欲出。天王则脚蹬草鞋,勇悍浑厚,这说明南龛造像受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影响,却又融合了蜀地的民俗风情。116号龛是巴中石窟艺术代表作。

南龛造像的另一个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最大的毗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

大量单身观音像的出现为南龛造像的突出特点,这些观音像都明显女性化,肌肤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妩媚动人,曳裙飘舞。


下图是双首佛,也称分身瑞像、双头瑞佛。

石窟还十分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了很多的屋形窟,雕有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同时,以绿、红、白、粉、蓝、土红色等进行彩绘,使龛楣清新精美,气势磅礴。


大佛洞区的左边,是山门石区。山门石也称“天门石”,传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南龛第一道门,佛祖曾托梦寺院僧尼,于山门石上镌刻南海观音像供善男信女参拜。

山门石内侧石壁上,有老君洞,因洞内原供奉道教始祖老君像而得名。洞内三壁镌刻有自唐以来的文人墨客游南龛所题的多则诗、词、赋,其中唐乾元三年(760)杜甫赴巴拜访好友严武时所作《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尤为著名。

洞口上方雕刻有地藏与六道像。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倍受百姓尊崇。

往前,崖壁上还有许多题刻、造像。


下图的右边注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九月美术生福洲谨镌”。

下图是巴中民间书法家刘健公先生书写的“和平”,这是刘老先生在1955年86岁高龄的时候写的,上面是一条龙,下面是一头虎。

在“和平”的下面,是一幅“四世同堂”图。

这“福”、“寿”二字是咸丰元年(1851)孙基题写的。

这座九龙碑上刻有“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不知何时所造,但比较通用,呵呵。


这是瘗窟区。瘗窟是古代人死后埋葬尸体的洞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佛教徒中兴起,主要用于圆寂后的僧人安葬。南龛现有瘗窟27座,大多为塔型瘗窟。我们称之为墓塔,为唐宋时期开凿。

与山门石区对面的,是云屏石区。云屏石,因其酷似舟船,故又名“船头石”。


崖壁上尚存乾元三年(760)等造像题记及历代妆修碑记、游记。


这道《严武奏表碑》,是被贬官员严武将南龛古寺重新修葺后,在觐见肃宗皇帝时上书的一道请求皇上为寺庙赐名的奏章及皇上同意赐名的回复。全文260余字,却详尽记录了严武修葺寺庙、奏请皇上为寺庙赐名的原因及经过。

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等原因,导致南龛摩崖造像表面风化、局部酥减剥落,部分崖壁有滑坡及坍塌的危险。今年,由中央财政投资1269万元对摩崖造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维修,整个工程预计2009年结束。此次维修,是南龛摩崖造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从云屏石下来,还有唐乌木井和石刻园。



这是南龛摩崖造像的正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