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国荣
黄国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0,018
  • 关注人气:1,2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是重塑人灵魂的第一动力

(2020-01-15 23:07:17)
标签:

科学

重塑灵魂

文化

科学是重塑人灵魂的第一动力

黄国荣/文

 http://file03.16sucai.com/2016/10/1100/16sucai_p20161016086_35c.JPG

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推荐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年,目前我们还无法评估这个活动对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和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但是主办单位仍在坚持,相信坚持下去必有好处。现在为推动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的图书推荐活动很多,形式也丰富多样。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科协、韬奋基金会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组委会四个主办单位在研究确定举办这个活动时,进行了比较认真的研究论证,确定向读者推荐优秀科普图书,旨在以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718/85511528e8b74ebfa81ae5b41b409626_th.png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点已经成为公认的科学理论。根据实践和今天的现实,我们是不是可以研究认识一下另一个观点:科学技术是重塑人灵魂的第一动力。

  不是说只要有了科学技术知识,就不必进行道德思想教育。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道德思想教育与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是相辅相承的。我们常说,一本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代人的成长。是的,文学图书、励志图书,可以起到熏陶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引导人生的作用。但这种熏陶、净化与引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起不起作用,起多大作用,不是取决于文学和励志图书的本身,而取决于阅读者自身的主观素质与愿望,是一种他动式的教育转化行为。人的行为都是因环境而产生,文学形象、励志形象、文学人物的思想、励志人物的思想,是可以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大可能成为社会环境的主体。

       http://i.ce.cn/ce/xwzx/gnsz/gdxw/201702/15/W020170215270244742540.jpg

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的影响具有独特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艺术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有很大差异的。科学家追求的是为人类做奉献,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智慧奉献给全人类,不大在意名和利。艺术家似乎更注重研究与工作成果的效果,比较重视名和利。

           http://img2.ctoutiao.com/uploads/2018/07/06/1530859121748293.png

我们可以看一下社会目前的现实,科学技术一旦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它不光对具体人的个体形成环境,而且会改变整个社会已有的环境。互联网、高铁、微信、自媒体、支付宝、微信支付、共享单车等等高科技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种改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高科技形成的新环境逼迫人们,必须拿出积极的姿态,主动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这是模范榜样、先进人物、思想教育和文学、励志形象影响与熏陶等方式方法无法比拟的。它的作用不是潜移默化,而带有一种无形的逼迫性,假如不随之而改变,随之而适应,意味着将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摔出轨道,或者在新生活中不知所措,寸步难行。

  

科学是重塑人灵魂的第一动力

  我要再一次说,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犹太民族的5000余年发展史,有2000多年是在流离失所、浪迹天涯的动荡状态中生存,几经屠杀,历尽浩劫,它们之所以千年不灭,是信仰与文化让他们坚韧坚强与不屈。他们人均每年读书60本以上,人均每年购买15本左右。而我们有的人很有钱,但他可能几年都不买一本书,不读一本书。到上世纪末,全世界获诺贝尔奖的有645人,其中121位是犹太人,占世界人口仅0.23%的犹太民族,却占了诺贝尔奖的18%。

  今天,我们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要乘新时代的东风,为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脚踏实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献上自己的一分力量,说空话振兴不了中华民族,也建设不成文化强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宁远之宝
后一篇:感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