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小说《黄梅雨》出版

(2018-09-07 20:51:51)
标签:

儿童

小说

绘本

分类: 人生百味
儿童小说《黄梅雨》出版

          由北京大地万策文化发展公司总策划,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作家小故事书系”已经正式出版。我的第一部儿童小说《黄梅雨》也在书系之中。现摘选一段以飨读者,先睹为快。
儿童小说《黄梅雨》出版

……

梅子结出后,青绿顔色的时间较长,所以大家叫它青梅;生吃时因为它太酸,人们又叫它酸梅。如今直接吃梅子的人少,由梅子加工成的果脯,肉厚且柔韧、里带酸,酸中带,男女喜爱,老少皆宜,尤其是儿童和女孩子,吃起来总没够。

芒种之前的梅子是青绿的,采摘下来用烟熏烤或置蒸笼内蒸,加工出来的是乌黑的乌梅芒种后的梅子熟了,变成黄色,俗称黄梅,采摘下来洗净,用盐水泡浸月余,晒干后再用清水漂洗,再晒干;然后用糖料泡腌,再晒干;多次反复,便加工成话梅。真可谓“十蒸九晒,数月一梅”。

一进入农历五月,苏南的梅子便由青绿变黄,梅子熟了,青梅便成了黄梅。黄梅在苏南,不只是梅子的一种俗称,它还是一个特别季节的称谓。此时,苏南的天气大都是阴雾连连,淫雨霏霏,成为雨季。这季节正好与青梅变黄梅同期,这雨季便称之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苏南梅子黄熟的时节,那雨便叫黄梅雨。



儿童小说《黄梅雨》出版

老人用黄历的话是这么说:“芒种后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小暑断梅。”现在气象意义上的黄梅时节泛指初夏往盛夏过渡时的一段阴雨天。即端午前后,苏南入梅,前后将有一个月左右阴雨不止的日子,俗称黄梅天。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代表作《约客》是这么描写黄梅时节的:“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如雾如烟的细雨纷纷飞飞,淅淅沥沥浸润着家家房顶鳞鳞瓦片,屋檐下响起滴滴嗒嗒的雨滴声,青草葱郁的池塘边传来蛙声一片;深夜候客,无所事事的诗人,轻敲棋子,看灯花脱落;几分闲适,几分逸致。假若不是情趣盎然等待客人,而是夏夜困乏急于入眠,那么细雨与蛙声只能成为扰人心烦的鼓噪。

四月的苏南美妙如画。绿的山,绿的田,绿的树,绿的草,正如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所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的苏南原野一片碧绿,原野上纵横交错的河渠,如一条条白色飘带弯弯曲曲飘在绿色的海洋;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如巨大的明镜一样反射着白色天光;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布谷鸟的鸣叫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四月乡间农人都在四处忙碌,刚刚采完桑叶喂了春蚕,接着又下田去运送秧苗,下田插秧,好一派苏南黄梅时节的美丽景象。

这年的黄梅时节,特别不像黄梅时节。老天爷竟忘了自己的职责。时节已过芒种,麦田全都翻成了稻田,翻过来的田地曝晒得都烟了,端五的棕子都吃了,别说梅雨,天晴得连一丝云彩儿都不见。秧苗再不插就要误季节,没办法,社里只好请来打水船,抽河里的水灌稻田,水灌到稻田里,土干得像化石灰一样吃水发声,这要多吃多少水啊!这秧要插到哪天哪月啊?   

儿童小说《黄梅雨》出版

阿林就是在这个黄梅时节决定要做钩钩黄鳝的。这事他在心里盘算谋划一年了。这念头是去年忙假萌发,起因是祥生。那天清晨,他牵着两只小山羊去找草场,瘦猴祥生神气活现地一手提着装满鱼钩的篮子,一手提着鱼篓,阿林看见了,祥生鱼篓里有十几条黄鳝,阿林十分羡慕。心想,钩黄鳝不费什么事,只要有鱼钩,挖几条蚯蚓,晚上把钩插到水田的田埂边,早晨去收钩,不耽误樵草放羊,也用不着什么成本。这么一思想,这念头像发面的馒头一样鼓起来,弄得阿林不做这事不罢休似地惦记上了。但是,去年阿林才二年级,只有九岁,忙假娘派给他的任务是一天两篮子猪草和喂饱那两只爱叫的小山羊。猪草要樵不满篮子,小山羊的肚子要鼓不起来老咩咩叫的话,娘的手拿到什么都会往阿林屁股上抽的。再说阿林那时手里只有一弯鱼钩,是帮祥生捡了半天蚯蚓才得到的。那时做不做这事,事情能不能做成,阿林心里还没把握,没有把握的事阿林是坚决不做的。

    ……   

儿童小说《黄梅雨》出版

   重庆的勤奋的评论家周其伦读到了《黄梅雨》,他随即在微信上发表了短评,复制如下:     

        国荣先生最新出版的儿童小说著作《黄梅雨》,是我这几天关注阅读的一本书。这部著作按照小朋友的欣赏习惯,以精美的装帧加上栩栩如生的构图,仿佛让我回到了多年以前读小人书(连环画)的意境,那种感觉非常奇妙,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往昔的呼唤弥漫。就文本而言,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不算曲折,但是作者似乎想通过这个浅显易懂的事件,来传递或者说是宣扬着一种特别复合我们文化认知的良善与美德,让丝丝缕缕细微的朴素情怀潜移默化地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这将是一桩很有意义的事。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近年来许多特别有名气的作家,转身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无疑是可以更加丰富儿童文学园地的大胆举动,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