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独立建校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林业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优良的传统,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崇尚科学、求真务实、服务为民的精神,鼓励科教人员和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到生产实践中寻找课题,到林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科教兴林活动,学校坚持多学科协作,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并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八树一花是我校服务国家林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发现并为活化石水杉命名
发现水杉并为水杉命名。人类了解水杉是从化石开始。水杉的化石最早发现于格陵兰中生代白垩纪至第三纪距今约六千万至一亿年的地层中,此后在北半球的许多地区都发现了这种化石。科学家宣称:这个新属在地球上已经绝种。1945年,我校干铎教授在四川省首次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新植物,郑万均与胡先
教授经过审慎研究,联名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并把这一植物命名为水杉。这一发现在国际植物学界引起极大震动。这一发现被公认为“这是中国科学界的伟大贡献,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而今,水杉在江苏和全国已栽培成功并被大面积推广;在世界,水杉的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已有70余国相继引种。水杉现已成为平原地区最广泛种植的树种之一。
二、在黄淮海平原成功引种杨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校育种学家叶培忠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在黄淮海平原培育杨树树种。1972年,南林杨树课题组得到了几个品种美国南方黑杨派无性系插穗。他们在此基础上打破“黑杨不能在黄河以南大量成片造林”的长期事实,相继选育出了“NL80105”等8个材质好、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速生优质高产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美洲黑杨,以王明庥院士为负责人的杨树课题组的同志克服了很多困难。杨树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资料统计,仅江苏省推广杨树就有400多万亩。据有关专家测算,近l0年杨树产业的发展为江苏省增加了2000万立方米的蓄积量和近3个百分点的森林覆盖率。我校杨树课题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首批杨树引种成功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扩大战果,建立了更为广泛的种质资源库。农民种杨树积极性越来越高,不少地方流传一句顺口溜“要想富,种杨树”!
三、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杉木种子园
我校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杉木种子园,极大地改良了杉木种子资源。杉木是我国南半部特有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民间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分布16个省区,面积达3亿亩。但由于长期用种不当,种源混杂,导致低产,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我校陈岳武教授率领他的实验小组以顽强的意志和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在一万多亩可供选择的林中“长途跋涉”“沙里淘金”筛选优良杉木母树,两年内足迹遍布闽北群山中万亩山林,终于较理想地挑选到了136株优良母树。他与同志们一起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杉木种子园。他用这些杉木苗造林,材积能增产15%-20%,最优家系的子代增产幅度高达60-70%将迄今最佳的美国对火炬松、湿地松的选择效应甩在了后面。由于辛劳过度,1985年1月28日,陈岳武与世长辞。至今,每到清明节,当地人民还自发地为他扫墓。
四、培育马褂木成为奥运树
马褂木,学名鹅掌楸,树叶形状如老北京人的长袍马褂,形态端庄秀美。近日,它获得北京“迎奥运树种推介会”专家和广大北京市民的垂青,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指定树种,扮靓奥运场馆周边环境。成果得来不易,它历经南林大三代专家持续四十多年的研究努力。鹅掌楸属有两个品种,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中国鹅掌楸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雌雄同株同花。因为雌蕊早熟,往往在花瓣尚未展开时,最佳授粉期已过,影响结实。因此,鹅掌楸一度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这一珍贵品种,1968年,我国政府将中国鹅掌楸列入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63年,南林大叶培忠教授首次以中国鹅掌楸为母本,与美国鹅掌楸进行了人工杂交,杂交鹅掌楸树树形美观,叶形奇特,花朵艳丽,秋叶金黄,材质优良且适应能力强。南林大专家将第一批杂交苗送到祖国各地进行试种,最北至西安、北京,南至云南,它比“中国妈妈”———马褂木的分布地要广许多。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实验”才有了结果。原来被认为不适宜在北京这样纬度成活的马褂木,居然在北京“开花结果”。现在,杂交鹅掌楸已在江苏、湖南、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区推广种植,有不少城市还把鹅掌楸作为行道树种在了街市道路两侧。
五、培育东方杉将扮靓世博会
东方杉,是继马褂木之后,南林大培育的又一珍奇树种,近日被美国国家专利与商标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专利权,还被2010年世博会选定为世博馆绿化树种。东方杉也与叶培忠教授有着密切关系,1962年,他用柳杉花粉对墨西哥落羽杉和侧柏进行授粉杂交。这些杂交出来的东方杉第一代种苗如今也生长在南林大校园里,成为校园一景。专家介绍,东方杉是以中国柳杉、侧柏做父本,墨西哥落羽杉做母本,杂交培育出的远缘树种,可以说有“两父一母”。由于东方杉是由同科不同属的墨西哥落羽杉和柳杉远缘杂交而成,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树中的“狮虎兽”。国际研究表明,不同属之间杂交,成功率很小。作为一个杂交树种,东方杉的景观效果优于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等杉科树种,特别是在11月以后,这些杉科树种均已落叶,但东方杉仍然郁郁葱葱。此外,该品种还具有病虫害少、释放负离子量多等特点。目前东方杉在我国东部南起浙江温州、北至连云港沿海地区大面积栽植技术上已经成熟,其他地区正在开展适应性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海由于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土壤中性偏碱,水湿地和盐碱地多,对树木选择要求较高。1974年,上海市开始尝试对东方杉进行引种,生长在上海的东方杉长势十分旺盛,受到市民的欢迎。
六、银杏研究全面深入,在国内形成了特色
银杏是我国林业生产的热门树种之一,是江苏省省树,也是国树呼声最高的树种。但因其生长相对较慢,开花结果周期较长,故对银杏的良种选育研究甚少。近年来银杏的栽培已从单纯的果用扩大到果、叶、花、材和绿化观赏等多种用途,但传统的果用优良品种不适合叶、花、材和绿化观赏等,成为制约银杏产业化的一大障碍。为此,曹福亮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自1999年以来致力于银杏种质资源的引进,从国内外引进优良果用、叶用、材用、花用、绿化观赏用品种39个,引进野生半野生种质资源材料600余份,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银杏种质基因库。此外,该课题组以95个银杏单倍体胚乳为作图群体,成功构建了国内外银杏研究中的第一张银杏连锁图谱。银杏树种抗逆性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银杏这一古老树种正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2006年,银杏被江苏省选为省树。
七、首次选育出马尾松纸浆材优良无性系
选育出马尾松纸浆材优良无性系,使马尾松纸浆材生长量大幅提高。马尾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为使该树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培育的目标,我校教师开展了定向选育纸浆材优良家系和无性系、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加速优良材料的繁殖和推广速度、提高纸浆材良种的栽培技术等研究。选育出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12个,生长量平均比对照提高18%。纸浆得率平均提高65%。选育出优良无性系15个,使已建种子园产量稳定在亩产1.5-2.0千克。并在高世代育种群体构建,纸浆材生长量、干物质积累及木材基本密度等纸浆材主要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突破,开展了良种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使林分的生长量在原有水平上平均提高15.7%,并使轮伐期平均缩短2年。在我国南方各省建立马尾松纸浆材试验示范基地8个,每年利用良种的推广面积达8万平方米以上,若加上优良种苗的产业化生产所带来的效益,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将突破1.2亿元。
八、枫香快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枫香快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了多个枫香新品种。中国枫香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区,是我国南方林区中主要森林树种之一。施季森教授经过6年多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中国枫香用材和观赏性新品种选育研究,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了新品种扦插、组培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快繁技术,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实现了新品种快繁,使该树种遗传改良在国内开先河成为现实。课题组的同志先后选育了中国枫香新品种75个,选出102号等优良家系30个;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的同志在江苏、安徽、福建、广东等地进行多点测定,经多点综合子代测定选育出19个速生家系。现在,项目组的同志已在安徽、江苏、福建和广东等地推广造林5万多亩,创建新品种基地一个,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九、我校获得桂花国际登录权
国家林业局2004年12月2日宣布,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专家向其柏教授和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国际木犀属品种登录权威。这意味着,今后全球范围内木犀属(桂花属)植物的命名,都必须由我国来进行权威认证。花卉的国际登录权实际上是一种鉴别、判定花卉知识产权(发现权和培育权)的“母权”。一种花卉新品种只有经过国际登录权威的认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世界流行的花卉及园艺植物大多数已有了国际(品种)登录权威,如月季在美国,山茶在澳大利亚,兰花在英国等。遗憾的是,尽管中国是花卉业大国,很多原产于中国的花卉国际品种登录权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获得。在中国十大名花中,在此以前也只有梅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被中国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把目光瞄准了桂花,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中唯一还没有国际权威的花木。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优质名花,桂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这一权威被其它国家抢注,将会给拥有世界85%的木犀属植物资源的中国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向其柏教授带领申报组开展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终于获得国际木犀属品种登录权威,在科研上确定了我国在木犀属研究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周统建
唐 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