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岁的日记

(2006-09-07 14:53:54)
分类: 生命

(1) 对天空的领悟

3月14日
桃花
冬天,光秃秃的树枝
春至,不知何时
已是花满枝头
啧啧的赞叹
伴随春风的轻拂
桃花一片片无声地飘落
脚,无情地压上了
蜜蜂,采完蜜也一哄而散
也不知什么时候
嫩叶破树
不再有人赞叹
仿佛成了一位小丑
果子结了
天真的小孩好奇地数着
呀,真多
桃树又有了热闹
待桃熟了
被摘下树
桃树又出现了残枝

3月26日
那一片竹林,大多是老的叶子都发黄了,没有青春时那矫健的身体,绿色的上衣。一阵风吹来,传出一阵阵叹息声。

不知从何方飞来了两只燕子,一大一小,大的追逐着小的,时而头撞在一起叽叫几声,又追赶起来。从那小燕子的软弱声音,大燕的怒吼似的声音可以知道,他们是在厮打。在竹林上边又追又打,惊响了竹子,他们好奇地抬起头,当它们看见大燕毫不退让地打小燕时,心里难免对小燕子发生了同情。小燕子终因瘦小而被大燕啄得大叫,步步退让,竹子们不忍心看了,他们立刻骚乱起来,有指责大燕的,有劝小燕快逃的,也有鼓励小燕子再战下去的。小燕子听见了他们的议论,他尽出平生最大的力气,正当大燕追赶时,猛一回头,来了个回马枪,不偏不倚,正好啄在大燕的眼角边,然后趁势向北非去,大燕痛苦地发出嚎叫,没有去追赶。

小燕子越飞越远,最后只剩下一片蔚蓝的天空。

3月31日
“看,那是什么?”我望着远处稻田上一大群白鸟问邻座。
“好像鸽子吧。”
我又补充一句:“哪里是鸽子,那是白鹭,现在这时候最多。”在《动物学》上我看过这种鸟,老师也曾讲过。
“呀,多好看。”同桌望着窗外的天空。我也仰头望,原来白鹭飞起来了,它们像一株株禾苗,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散开又排成十字形,时而又排成人字形,真是好看极了。我们都看得入迷了。白鹭飞过我们的教学大楼,我们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剩下一片湛蓝的天空。

(14岁时对世界已有一种内在的领悟,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领悟。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论自身还是他人他物,无论争斗还是良辰美景,最终都会烟消云散,只有湛蓝的天空,似乎给了生命展示的场所,但其实它既不参与,也不观赏。)


(2) 不妄作断语

1月5日
他在班上是一个调皮鬼,上课也是嬉皮笑脸,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并不是一位好学生。

今天,在黑板没有人擦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走上讲台,擦黑板,在他身后的几十位同学不由得鼓起了掌。与那些互相推让的值日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是小事一桩,却能够启发我们怎样看待一个人。


4月4日
中午吃完饭,我到大门前玩耍。刚出大门,就听见一阵阵嚷声。我走出去找个柴堆上干净的地方坐下细听。

“计划生育的也真是太恶了,人不去结扎,就给人家推倒屋子或是给人家拿走值钱的东西,赶走猪。”
“是啊,现在是什么政策了,也还这么无理。”

我听了,无法判断是他们说得对还是计划生育的人做得对。只好默默地走开了。

6月27日
这学期的学业结束了,若脱笼之鸽,是应该飞上蓝天去自由飞翔,遨游世界。

不是为暑期短暂而怨天尤人,倒是为了一点学习成绩而急得直跺脚。怎么啦?英语考得差,简直摔了大跤,并不像想的那样如愿以偿。老师问:“怎么考得这么差?”我无言以对。说不清楚,是因为自以为英语学得好而忽视这一科?

还是让那答卷去回答吧!

(不妄作断语,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承认无知也恰恰拓展了自己的边界。好比一个人说,我站的地方是亮的,在我身外,还有更大的黑暗区域;而另一个人说,我没有黑暗区域,我到处都是亮的。宽广的人知道自己的边界,而狭窄的人视而不见自己的边界。

不妄作断语,也是承认自己的命运。世间如意或不如意之事,若过分纠缠其中,反而伤了精神,力量丧失。不若修身养性,力量积蓄,重整待发。)


(3) 自我与世界的矛盾

4月6日
我一旦回到家里,就成了邻人的议论品。

“我看这孩子有出息,现在就学习不错。”
“女大十八变,这孩子会不会也变呢?这就难说了。”
“女孩子读出去也没啥作用,对娘家就不给钱,对男家就十分大方。”

我不敢听这些议论,我生怕自己也会像她们说得那样。那真是太可怕了。

6月15日
我掉队了。当我赶上雁群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它们都不理不睬,除了鄙视、冷漠的目光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我感到莫名其妙,一种不详之兆涌上心头。是因为我不忠于团结,而引起它们对我的反感吗?我不知道,但我也不想知道。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想笑但笑不出,我想,笑了也没有什么价值,只不过是给了别人一个面子。

6月24日
明天就开始期末考试了,面临着又一个决战,不能不会有些惊慌。如果考得好的话,少不了有几分快乐;考坏了,不但自己的心情不好受,就是老师、同学也会失望或者是摇头叹息,或是在背后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对于这次考试的好坏,我不去怎样计较,我很想做一个无人知晓的默读者。但如果我突然一个大摔跤,那不是被人笑掉大牙了吗、叫人难以抉择。

(14岁,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态度,我希望被老师青睐,被同学刮目相看,由此我勤奋刻苦地学习,不断地鼓励鞭策自己做到最好。不过在内心也有微弱的声音,这声音是:别人的看法和态度真的这么重要吗?我必须按照他们的看法和期待生活吗?)

http://www.artron.net/news/pic/A200505060805569559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