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的贵人(中)

(2006-08-21 17:15:50)
分类: 生命

(2) 生活贵人
我不是一个擅长生活的人,在一个具有完整生活的人眼里,我的生活是残缺的。比如我没什么朋友,由此有人说我是“众叛亲离”,并不是我的朋友和亲人背叛我,抛弃我不顾,而是我对他们很冷漠,不太理睬他们。

今天去香火旺盛的西山八大处,父亲的病让我担忧,于是珍重其事地为父母的健康长寿祈福,刚跪拜完灵光寺,二姐打电话来,责问我为什么一年都不给她打一个电话,我的坦然自若让我自己都觉得吃惊,我回答她说:“是啊,我是一年多了没给你打电话,爸妈那边我也很少打电话。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大家平安就好。”二姐说:“没事就不能打个电话啊。你也好多年没有回家了,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吧。”

以我的性情,只要大家健康平安,不妨相忘于江湖,这么多年,我的生活就是这么过来的。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我曾有过很好的朋友,但时过境迁,很自然的,我不再和他们亲密,也没想过要继续和他们亲密,乃至保持基本的朋友的关系。

对于深沉长久的纠缠,我是害怕的。在今天去八大处的路上,我对朋友说:“我很苦恼,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深情的人,凡是发生过的感情很难在心里消失,感觉就像自己的触须胶着着很多别人的黏液,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自己的纤维干净明晰、伸展自如。”

12岁时生命中第一个深切喜欢的人,我在梦里梦见了他十多年,直到前两年,才在我梦里消失不见;还有我生命中最后一次深切喜欢的人,到现在也有6年之久,但感情的鲜明一如当初,让我倍感沉重。

性情淡泊,同时又深沉多情,由此当我试图回顾生命中的生活贵人时,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我生命中的生活贵人,哪些人又才算我的贵人。

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曾经给我适时或无私帮助的人,在理智的层面,我知道我该把他们从我生命历史中众多无关紧要的人当中拣选出来,感激和赞美;但在空灵或无情的层面,我对他们很有怨言,因为他们的行为让我倍感沉重,他们的行为迫使我在这个世界欠下了我必须偿还的诸多债务。

在很小的时候,我仿佛在心里对我的父母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你们对我越好,我日后要偿还你们的就越多,我的任务就越重。”

《红楼梦》里宝玉科考也及出家之前泪流满面地磕头拜别母亲王夫人:“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答报,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

我不记得我哪一年看完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但这是整部《红楼梦》唯一让我流泪的地方。

今天在灵光寺,在接过二姐的电话之后,我再次在佛像前跪拜时,我的喉咙一阵阵紧缩,我莫名地感到悲痛。

我从不跪拜佛像,从不在佛像前焚香祈求,在刚进入八大处的正门,看着水池边的垂柳,我心里突然有一个念头,觉得此次游览我有一个任务。接着进入灵光寺,我明白了我的任务,我要为我的父母,尤其是生病的父亲,虔诚礼佛。

我静心澄虑地焚香跪拜,在佛像前默祷他们的平安,我觉察在内心深处,我如此深爱他们,我不愿意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终有离去的一天,我觉得难以承受,我很想大哭一场。

但在内心深处的另外一个小角落,也有一个小小的念头如火花一闪,我想也许当一切真实发生时,我反而会体验到平静、喜悦和自由。

我一路跪拜了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单纯地默祷父母的平安,对比我以前在佛像前的矜持和对人们盲目礼拜的质疑,我完全换了一个人,我想我对自己都感到陌生,但同时我又感到坦然自在,没觉得有任何矛盾或有什么不对劲。

我想不管我如何冷漠,不管在空灵的层面,我如何抗拒,肉身的真相是难以掩盖的:我的父母是我此生最大的恩人。如果我不想我的生命扭曲和丑陋,我就必须做点什么,来安慰和平息这肉身的真相。

正如宝玉以考取科举功名来最后圆满作为人子的本分,只有如此尽职和付出,他才能从家人和朋友那里真正赎回个人的自由。

我回顾我已有的生命,对亲人和朋友,我多的是冷漠和逃离,少的是尽职和付出。由此如今当我试图清理,我却发现自己在生活层面简直一团乱码,不知从何下手。

除了亲人,让我感觉沉重难以负荷的还有一人,那就是我已有的生命最后一次深切喜欢的人。如今我们已在彼此生活中消失,但在我心里,仍然充满情感的阴影,将来有一天,我会全身心去为这个人做一件事,带着所有生命热情和感激,我想只有这样,我们之间才算是最终完了,曾经的一切不好也都可以遮过去了。

现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位比较亲密的朋友。朋友对我来说,并不需要从他哪获得理解和认同,因为倘若我需要他的理解和认同,那也意味着我也必须相应地去满足他对于我的见解和期望。

这就构成了一种交换和纠缠,双方彼此需要、相互迎合和满足,这种状态正是庄子说的“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最为正常的一种人际关系,在我内在,却对它极为抗拒。我不喜好这种状态,我害怕别人侵入我肉身太多,纠缠我的纤维太多,我倾向于随时可以从对方生活中消失而无歉疚和遗憾,我倾向于随时死亡而不留下任何亏欠和不满,我希望自己的明晰纤维保持出生时的单纯,没有杂质交叉,没有异物附着,独立明丽、自由流畅。

这也促使我如今对待朋友,做到随时消解他们对于我的恩德,我的意思是,我不要为自己累积债务,一种感情让我感觉沉重难以负荷,正因为我为自己累积了太多债务没有偿还。

只接受恩德而不给予恩德,绝对是一件恶劣的事。我从亲生父母还有我最后一次深切喜欢的人那里,受到了这种教训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0/7/6star,200604101334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