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考
(2010-06-26 17:26:42)
标签: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鄱阳文化 |
分类: 地域文化 |
陈陶是鄱阳人说法的来源,是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陈陶》:
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尝举进士辄下,为诗云:“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颇负壮怀,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有得,出入无间。时严尚书宇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挥谈终日。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曰:“莲花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送妾来。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宇见诗益嘉贞节。陶金骨已坚,戒行通体,夜必鹤氅,焚香巨石上,鸣金步虚,礼星月,少寐。所止茅屋,风雷汹汹不绝。忽一日不见,惟鼎灶杵臼依然。开宝间,有樵者入深谷,犹见无恙。后不知所终。陶工赋诗,无一点尘气。于晚唐诸人中,最得平淡,要非时流所能企及者。有《文录》十卷,今传于世。
但鄱阳并无剑浦,剑浦为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改龙津县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为南剑州治。而龙津或剑浦或剑州的得名,是传说“干将莫邪”在此“双剑化龙”, 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名南平县。
读陈陶诗,可知其云游四海,但洪州西山诗最多,其次福建,再次浙江,故陈陶为南平人较为可信,称鄱阳人,可能是祖籍。
陈陶诗最著者为《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今人多强调其英雄主义的悲壮,但整个地看这四首诗,很明显是反战和平主义的:
卷746_54 《陇西行四首》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卷746_60
的《鄱阳秋夕》
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
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
从诗中看,陈陶至少两次在深秋季节到过鄱阳。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七百四十六为陈陶作品,其小传:“陈陶,字嵩伯,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诗十卷,今编为二卷。”
大中为唐宣宗李忱及唐懿宗李漼年号,为公元847——859年,《全唐诗》说陈陶此时游学长安,却又在南唐升元(南唐李升年号,937——943)中隐洪州西山,这可能是把两个陈陶弄混了。
陆游《南唐书》列传:
陈陶,岭南人,少学长安,升元中南奔,将求见烈祖,自度不合,乃隐洪州西山,叹曰:世岂无麟凤,国家自遗之耳,保大末,有星孛于参芒,指东南,陶语人曰:国其几亡乎?果失淮南,元宗南迁豫章,至落星湾,将访以天象,恐陶不肯尽言,以其素嗜鮓。乃使人伪言卖鮓。至门,陶果出,咯鮓。喜甚,卖鮓者曰:官舟至落星矣,处士知之乎?陶笑曰:星落不还,元宗闻之不怿,遂不复间,是岁果晏驾。西山产灵药,陶与妻日斸二饵之,不知所终,开宝中,南昌市有一老翁,丫结被褐,与老妪卖药,得钱则沽酒市鮓。相对饮啗。既醉,歌舞道上,其歌曰:蓝采和,处世纷纷事更多,何如卖药沽美酒,归去青崖拍手歌,或疑为陶夫妇云。
升元为李昪年号、保大为李暻年号,开宝则为赵匡胤年号。南唐后期奉中原正朔,用宋年号。
这个南唐的陈陶才是岭南人。不知其是否诗人?是否有诗混入唐代陈陶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