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朝鲜发射“北极星2型”导弹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朝鲜国内是一片欢呼,就连朝鲜播音员都是激扬慷慨播报这条令人兴奋的头条大新闻。在朝鲜技术人员眼里,这次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但真的成功了吗?如果按照弹道导弹发射流程来讲,发射取得了成功,尽管导弹三用车看起来很粗燥简陋,但还算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高压冷弹射、点火、起飞和程序转弯几个关键步骤,接下来就是看到短暂的导弹飞向东部海域的天际,就没有后话了。如果还想看的话,还有几个技术渠道,一个是朝鲜通过光学或雷达探测设备跟踪导弹轨迹,再一个就是通过导弹上安装的遥测系统定时发射遥测信号,将导弹飞行的后续阶段关键节点参数发回地面测控站,以确定各个仪器设备和系统是否都工作正常。当然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美日韩三国的“雷达”会紧紧盯着导弹从助推段到溅落的全过程,毕竟导弹射程只有500公里,基本上都在这些国家的天基、陆基和海基雷达的照射范围内,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程窥视。
朝鲜认为此次发射成功的主要依据就是看遥测系统发回来的全部信号,包括弹体和战斗部的全部遥测系统,比如,是否一二级分离、是否头体分离,是否战斗部已经解锁并在一定高度是否已经起爆。一旦起爆的遥测系统被接收到,朝鲜就认为此次导弹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个算不算根据呢?当然算,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这次“北极星2型”导弹发射全程只有500公里,导弹射高达到了1000多公里,属于典型的高弹道发射轨迹,如果考虑到武器弹道,应该其全程在3000到4000公里的样子,按照美国5000公里属于洲际导弹标准的话,那么朝鲜这个导弹就属于中远程弹道导弹。
那么既然有了遥测系统,那还要不要打捞模拟的战斗部,以确定导弹战斗部是否正常,是否被严重烧蚀,以此来真实核对本次发射是否圆满,就如同1980年中国海军舰队远赴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回收“东风五号”导弹返回舱那样。作为朝鲜当然愿意这么做,但有些力不从心,按照道理讲,高弹道已经能够很好地考核战斗部的防热性能和姿态控制优劣,但全武器弹道则更能考核战斗部全程工作性能,两者的考核点不同,都需要做。但导弹不同于卫星,如果打得太远,对于朝鲜会存在遥测系统接收不到战斗部遥测信号的可能,没有类似中国的“向阳红”和“远望”测量船,同时战斗部在海上回收也不现实,毕竟没有回收溅落舱的远洋海军实力,也就没有办法最终确定是否发射成功,因此朝鲜多是选择在近海实施发射。
但为什么朝鲜回收不了,也没见过韩国、日本和美国来打捞呢?毕竟战斗部用的是什么材料和技术一定是这些国家十分关注的对象。这里面可能有朝鲜几点考虑。一是目标海域的选择尽可能是深海,不便于打捞,毕竟自己也不想打捞,二是战斗部起爆的模拟试验也会启动“自毁”系统,将战斗部彻底炸掉,避免被这些国家打捞出水。尽管如此,相信美日韩三国也希望能捡到一些战斗部残骸来分析,对于这些国家来讲有一点点残骸就能分析个八九不离十。
宋忠平 凤凰卫视评论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