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宋忠平
在“冷战”期间,北极就是美苏争霸的一个“热点”,但彼时的“热”主要还是军事热,毕竟将战略导弹核潜艇置身于厚厚的冰层下面无疑增加了反潜难度,这本身对美苏两个军事集团彼此就是一个重大军事威胁。加之在北冰洋区域,一旦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就可以快速打击对方国家,比起其他大洋区域的预警时间则大大缩短。因此,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十分重视对北极军事战略价值的争夺。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导致北极冰层融化加剧,北极更加会成为今后国际社会,尤其是沿岸国家,极力争夺的“热点”区域之一。除了重大军事价值之外,又增加了几个不可忽视的利益争夺点。一是“领土”之争。不少国家都已经把大片北极大陆架划到自己家里面。其中,俄罗斯早在2001年开始,就一直期望获得北极大陆架包括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在内的富有油气地段,然而俄罗斯曾因申请信息不足被拒。经过精心准备,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第一季度再次向联合国提交扩大北极大陆架申请。同样其他北极国家也纷纷开展“圈海运动”,目标就是夺取北极更多大陆架的管理权。二就是资源之争。由于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资源,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发表报告称,在全世界尚未发现的矿藏量中,20%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埋藏在北极圈。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生态部部长特鲁特涅夫估计,仅在俄罗斯所属北冰洋大陆架就蕴藏着大约1000亿吨的油气资源。除化石燃料外,北极地区还有富饶的渔业和森林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仅煤炭储量高达1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1/4。此外,毫无疑问,在世界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北极丰富的淡水资源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经济价值。一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定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等排他性海域,将会让这些资源尽数收入囊中,这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三是航道之争。一旦北极冰层大量融化,常年冰冻期减少,将在北极地区催生出来两条“捷径”的北极航道,将会让商船到达欧洲和美洲的航程大幅度减少。正是由于北极航道具有潜在的经济和地缘战略价值,北极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对这一航道的管辖和控制权,加拿大和俄罗斯主张北极航道是两国内水并出台了国内立法来明确它们对两大航道的管辖权。但俄罗斯、加拿大对北极航道的控制引发欧美等国强烈不满。美国将两大航道定位于国际航道并宣称,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北极航道,美国保留在北极地区自由航行与飞行的权利。如今,美国这类主张得到了多数非北极国家支持。在各国围绕北极争夺日益失控的情况下,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美国8国1996年成立了北极理事会这一国际组织,探讨各国在北极的行为准则,但这一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内涵,让非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无法享受沿岸国家的实际利益。
正是出于军事、政治和经济三重利益考虑,北极理事会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在北极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实际动作。2009年,美国颁布《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总统令》,宣布美国在北极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国家利益,并强化其在北极的军事力量,不仅将其反导系统部署在靠近北极的阿拉斯加,而且强化了其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海岸警卫队。美国军舰和核动力潜艇经常出没巴伦支海以及北极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加拿大在维护北极权益方面同样显示了强硬姿态,制定了一整套计划来应对各国对北极的争夺,并组建北极舰队和军事基地。丹麦则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并在格陵兰岛设立军事基地,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2009年,丹麦、挪威和瑞典三国国防部长召开会议时提议,组建由三国海军空军组成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以监视和威慑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
考虑到其他北极国家的咄咄逼人态势,以及维护自身在北极的核心利益,俄罗斯这些年一直加大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为保证在北极地区的兵力投送和掌握制空权,俄罗斯在1991年后关闭的北极地区多个空军基地被重新启用,与此同时,北极地区的空中巡逻与训练也成为俄空军年度训练的重点内容。目前,俄空军远程航空兵拥有63架图-95MS、18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80架图-22M3中程轰炸机,大部分都可在北极地区执行军事行动。强化北方舰队实力,提升北极地区军事存在。2013年1月,“北风之神”级首艇加入北方舰队,搭载“圆锤”分导式多弹头潜射弹道导弹,2020年前该级计划建造8艘,半数将配属给北方舰队。此外,2008年,俄罗斯海军恢复北极巡航,北方舰队“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巡洋舰在内的水面舰艇编队多次巡航北极。包括俄海军“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也隶属于北方舰队,其搭载的苏-33舰载机计划更换为米格-29K,从而增加搭载数量。依靠该舰和岸基空中力量,俄军有能力获得北极海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除了海空军力量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陆上作战部队主要是陆军两个摩步旅和北方舰队1个陆战旅,并计划2016年前,新增一个摩步旅。由此可见,俄罗斯军事动作频频,就是为了绝对控制住北极利益区。之前苏联和俄罗斯将北冰洋作为自己的“后花园”,如今太多国家“染指”这个“后院”,让俄罗斯心急如焚,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更多军费强化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此举无疑更是加大了北极“暗战”的激烈程度。
但客观来讲,北极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全人类共享这里的丰硕资源。但由于没有专门关于北极法律地位和规则的国际条约,面对北极潜藏的丰富资源以及北极巨大的商业和战略价值,北极国家纷纷采取行动“跑马圈地”,唯恐在这场利益争夺战中败北。这无疑会让北极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在加大。尤其是北极理事会八国也好,北极五国也罢,他们都不希望其他非北极国家分享这里的资源,多采取排他性的闭门磋商来讨论有关北极的重大问题,其他国家最多就是“观察员”身份,以此限制其它国家进入这一地区共享利益。从目前来看,北极军事化就是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军事化,尤其是美俄两家的常态军事化导致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因此,要想维护北极的非军事化,保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北极利益,这些国家当仁不让必须减少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和军事对峙态势。但就目前而言,北极局势日益白热化,北极非军事化的前景任重而道远。
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