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即将飞天,三名航天员将登临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工作。这一重磅消息着实会让很多国家紧张和惶恐。究竟中国的未来“天军”会如何组成呢?
未来的中国“天军”会在空军、第二炮兵、总装备部三者之间形成竞争。当然承担组建“天军”绝不仅仅是利益驱使,更是各军种对建立国家最权威、最核心“未来军种”的使命感使然。一旦拥有“天军”,并夺取制天权,占领战略和科技制高点,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天权,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常规战争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就目前而言,空军、第二炮兵、总装备部各有所长,如能集成合力必将加速“天军”的组建。
空军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一个军种,主要包括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和雷达兵等兵种组成,基本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军、海军作战,对敌后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尤其是对大气层内飞行器和地空导弹等武器的使用具备很强的实战经验。加之目前的航天员人选全部是来自于空军的飞行员序列。因此,空军在组建未来“天军”上具有很强的人员经验优势。换句话讲,也就是如果空军承担此项重任将会快速形成“空天一体化”军事作战能力。
第二炮兵是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核常兼备”的高技术部队。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遂行常规导弹突击任务的部队。第二炮兵主要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由于长期从事弹道导弹武器的实践应用,具备了很强的导弹发射技术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对航天器和导弹武器的维护、保养和整改具有很强的技术队伍。因此,第二炮兵在组建未来的“天军”上具备更多的是技术优势和实战优势。换句话讲,也就是如果第二炮兵承担此项重任将会快速形成“航天器发射和目标管理”军事作战能力,并对军用航天基地应用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总装备部主要全面负责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调整改革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加快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装备科研上,总装备部肩负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为适应高科技武器的研发生产,总装备部下辖一些航天管理中心、指控站、测量船、试验发射基地,并对航天器研制、生产、发射和卫星、航天器在轨应用管理、维护肩负重要职能,包括目前的航天员大队在序列上也列属于总装备部。这就赋予总装备部在组建“天军”上更大的发言权。换句话讲,也就是如果总装备部承担此项重任将会快速形成“航天器发射和在轨运行管理”的整套验证式技术能力。
但与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实战部队相比,总装备部在实际作战能力和快反能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总装备部本身不仅要管理太空武器的发展,还要拟定其它常规武器发展,让它担当一个作战部队的职能略显乏力。因此,总装备部在未来依旧应作为一个装备研发、生产和供给单位较为合适,不适合于作为一线作战部队使用,包括目前总装备部所代管的应用卫星、航天器平台等职能在未来也应一并交给新组建的“天军”统一管理更为恰当。
从长远发展规划来看,天军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在解放军的序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考虑到现实之需,第二炮兵对军事运载工具及其它航天器的发射和应用管理十分熟练,具有无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尤其是这方面的实战能力要大大优于总装备部的试验发射部队;空军主要是对终端飞行器的应用较为熟悉,包括空中力量的实战经验比较丰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二炮兵还是具有较强的航天技术优势。
但从未来需要组建的“天军”来看,要具备航天发射部队、航天测量跟踪管理部队、防天监视作战部队、军事航天员部队以及作战平台部队,这里面兼容了第二炮兵和空军的部分职能,也就是说需要将第二炮兵和空军的部分职能转移出来单独打造一支“天军”部队或许更符合中国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
宋忠平 第二炮兵退役教官、军事评论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