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征2C金牌火箭”失败分析结果
(2011-09-07 19:57: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军事科技 |
2011年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卫星失利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开展飞行故障的调查工作,同时成立了飞行故障审查委员会。
经过故障调查、审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飞行失利定位于火箭二级姿态失稳,原因是由于二级飞行段二级游机Ⅲ分机与伺服机构连接部位失效造成。造成连接失效的原因是连接部位的可靠性存在薄弱环节。
在解释这个故障之前,需要明确几个名词。一是游机,就是游动发动机的简写,在二级主发动机四周部署有四台游动发动机负责产生相应的综合力矩实现二级飞行的姿态控制,即通过两两组合或集体组合实现俯仰、偏航、滚动(导弹或火箭的全部飞行轨迹控制都是这三个方向的矢量组合)三个航向的导引控制。那么游动发动机仅仅是一个发动机如何能被控制实现喷口转向呢?这就需要依靠“伺服机构”来实现了,伺服机构简单来讲就可以理解为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信号的转换机构,其中一端是来自于“惯性平台-计算机”组合信号,一端可以认为就,控制着游动发动机沿一个固定行程往复运转实现组合力矩控制。
这次故障分析就是认为是伺服机构“没有抓着”游动发动机的“脖子”,或者断裂或者其它问题,导致该台游动发动机不受该伺服机构的控制,自然就无法实现航向控制,导致火箭失稳而失败。
如果故障属实的话,这个机械故障更多属于生产责任事故,一是伺服机构本身质量有问题,在工作后发生了断裂,二是人为事故,没有安装好伺服机构等设备。可见这起事故本身也是可以避免的,教训深重而令人警醒!
宋忠平(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