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北京交通广播谈中国慈善事业
(2011-08-19 20:12:40)
标签:
杂谈 |
您期待怎样的公益机构8月17日都市调查组
8月6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被质疑的红十字会”节目,指出本应立足公益的红十字博爱服务项目变成了以推销保险业务为主的行为,令中国红十字会再一时被大众质疑其公益性质。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比较惊讶,但也比较淡定,因为在中国目前的现行公益慈善体制下,这一类问题的出现很正常。中国慈善事情发展基本上都在体制内,这就造就几个问题,
1、严重缺乏公众的信任,这就导致“中国慈善路漫漫其修远啊”!
2、慈善机构捐款捐物有一定的人情指向;
3、由于透明度很差,缺少监督,存在一定程度的资金使用不正确现象;
4、管理体制严重滞后,工作流程繁琐,不利于紧急救援(福建“大肚女孩”苏田田辞世已35天了可直到昨日,通过红会捐出的5万元善款。虽然字签了,但何时能拿到钱,还是一个未知数。需要等到新的领导上任才行。生命在官僚体制面前已经无足轻重了!)
5、人才匮乏:留不住人才,人才不被重用!
你能接受公益机构与商业公司有业务挂勾吗?
能接受,但需要有一个度(微利行业),超过这个度(暴利)就违规了!
你有透过慈善机构参与公益活动或是捐款吗?有
你了解公益机构的运作吗?知道一些
你会如何选择可信任的公益机构?
1. 您有透过民间慈善机构捐款捐物吗?(民间?其实是体制内的慈善机构!)
有,定期都会捐款
有,一般发生大型灾难时就会捐
有,偶尔看见募捐时就会捐
从来都没有
2. 最近有关中国红十字会的报道有没有影响您对国内公益机构的印象?
有,我开始怀疑它们有否利用公益项目牟利,对公益机构失去信心(这不是一个个例,是一个普遍现象,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红十字会本身,是需要全社会的集中反思)
有一点,这要看中红会将如何交代今次事件
没有,我觉得只是个别事件,对公益机构仍充满信心
不好说
3.您理想中的公益机构最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多选)
纯为公益性质,不与任何牟利机构有联系
透明公开,接受大众监管(这是取得百姓信任的主要来源)
保持独立,不纳入政府体制之内(必须独立,但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审计监督,纳入政府体制或成为养老院,不利于公益机构的创新发展)
提供信息反馈,对捐赠人负责(对于定向捐助,需要对捐助人提供详细的捐助信息,这也是信息透明的一部分)
其它(具备快速性,“紧急救援”特征,官僚作风只能毁了慈善事业)
4.您能接受公益机构与商业公司有业务挂勾吗?
(多选)接受与不接受互斥
接受,只要有人受惠于这些公益活动就行
接受,但商业利益不能伤害社会公益活动的本质,内容应该透明公开(由于目前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理念还很欠缺,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还很少,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做好慈善工作,这就要求将更多人的引领到这个领域,自然需要有投入和产出。但需要明确的是这里不可能是“暴利”的房地产行业或能源化工行业,不要指望一本万利,更多是需要投入的是爱心和感恩的心。只有有良知的商人才能从事慈善事业。相反,很多人希望能早日介入实现“垄断”赢取暴利是不能被接受的。陈光标做的就很好,在慈善赢得了名和感恩,自然在其他的领域就会有回报,这是成正比的)
接受,毕竟公益机构营运也要成本
不能接受,公益机构应透过善用政府拨款及捐款来营运
不能接受,公益机构应保持中立角色,不与任何牟利组织挂勾
没有意见
5.您认为现时的国内公益机构透明度足够吗?
足够,很容易便可清楚得知机构的营运及财务状况
有点不足够,信息虽有公开,但内容欠清晰详细
严重不足,很多营运的内容完全没有公开(怎么能公开呢?毕竟有很多的钱是怎么花的是不能为人所知的。这也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悲哀所在)
6、你会如何选择可信任的公益机构? 【单选】
我没有可信的机构,
还是相信名星代言,一般名人不会用自己的名誉开玩笑
主要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陈光标、“壹基金”等等)
主要看公开的机制
主要看帮助的对象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