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对世界航天格局的影响

(2011-05-21 21:15:16)
标签:

杂谈

分类: 军事科技

按照美国人最早设想,航天飞机既可载人,还能替代一次性火箭来发射卫星,但太空运输的成本实在太过昂贵,用航天飞机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合计下来,每磅货物的运输成本高达2万美元。而且,航天飞机这个大“货车”虽然完成了单次运输任务,但为了把这架“货车”送上太空,又需要巨大的载荷,反而不如用一次性火箭运载和飞船分批次运输来得划算。美国人曾经认为航天飞机发射便宜。由于可部分重复使用,预计每次发射费用只有1000-3000万美元,而飞船是一次性使用的,所以较贵。但是,航天飞机的低成本,是建立在一架飞机安全发射100次的基础上,成本因而得以分摊。

 

“挑战者号”只完成了9次发射升空,19861月在第10次发射升空时爆炸坠毁,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在20032月第28次发射返航降落时解体坠毁,悲壮收场。即便是刚刚退役的“发现号”,作为出勤率最高的航天飞机,也不过只完成了39次发射,与当初的100次预期发射寿命相去甚远。事实上,在“哥伦比亚号”事故之后,调查人员得出结论认为,每78次发射就有可能出现一次空难。

 

航天飞机系统非常复杂,这注定了航天飞机的发射要冒很大风险。飞机上250多万个部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部件出现问题,就可能给航天飞机带来灭顶之灾。为了安全的考虑,航天飞机每次返航后,都要进行大量的维修工作。其飞行间隔也很长,每年仅能进行5-6次左右的飞行。各种综合因素相加,每次发射的成本已不再是当初估算的1000-3000万美元,而是4-5亿美元。这笔巨大的开支,让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觉得难以承受。从这一点上讲,飞船似乎反倒更安全。飞船的结构相对简单,因而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前苏联/俄罗斯自1971年联盟11号返回失事以后,飞船上天还从未出现过灾难性事故。

 

航天飞机谢幕,表面上看似乎是美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挫折,但从航天产业的角度看,这几乎就是一次“输血”式发展到“造血”式发展的航天产业大跨越,对未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让更多优秀的航天人才和技术,加速流向美国已经基本成熟的航天产业。而随着近年来私人投资的载人飞船相继问世,美国在航天产业民间化、商业化的竞争中,又一次居于垄断和领先的位置。在这一点美国又再次占到了航天技术发展的最高点。通过航天飞机计划,让美国掌握了世界最顶尖、最复杂的太空武器技术,也为今后美国的航天发展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惨痛的教训,这本身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首先,航天飞机之后的国际航天技术的发展将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合作化。一个国际空间站就牵扯了16个国家积极参与,大家有技术出技术,有钱出钱,如俄罗斯和美国就主要为空间站提供航天运输能力,后来日本和欧盟也纷纷提供航天运输能力,让美俄的压力适当减少,尤其是空间站、哈勃望远镜的成功建设,让航天飞机这样的大载荷已经功成圆满,此时此刻的美国航天飞机退出历史舞台也算是比较恰当;当然美国人的差钱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自己为国际空间站承担太多的义务花太多的钱并不符合美国人的实际国家利益。美国人或许更希望俄罗斯、日本、欧盟更多的承担空间站的建设和维护任务,自己淘汰航天飞机也是很好的理由之一。

 

其次,美国已经开始探索新一代低成本的载人航天器,通过军民两类运载工具的运作方式,将更多的航天成本分摊出去,换句话讲,美国将那些主要以民用为主的航天产品将会更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而集中精力将有限的经费完全投入到高精尖的武器级航天技术发展,以期待在未来的制天权控制中取得胜利。未来的战争需要优先考虑制天权,没有天,就没有陆海空,这一点重要性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

 

未来的航天竞争将会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一点不假,包括中国在内的航天大国都纷纷走进了深空,但无论如何,美国在航天技术、航天运作机制以及航天基础理论的研究上都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此可见,航天飞机的没落是美国新的开始,不能就此认为美国没落的开始。

 

胡参谋长/宋忠平(军事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