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阅兵装备似曾相识但战力今非昔比
(2009-09-30 22:44:44)
标签:
军事 |
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即将拉开帷幕。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阅兵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于际训中将二十七日接受中新社访问时表示,二炮今年参加国庆阅兵的人员数量之多、装备种类之全、方队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此次阅兵的导弹武器装备,全部为首次亮相的新型主战武器。其中包括两种不同射程的地地常规导弹,一种常规陆基巡航导弹,一种核常兼备的地地中远程导弹,一种洲际战略核导弹。在这个庞大的二炮装备阅兵方队中,除了首先亮相的“中国战斧”巡航导弹之外,另外几种导弹乍一看都是似曾相识,但时隔十年都已经今非昔比。
首先,参阅装备数量上的大幅度增加。今年参加受阅的新型号导弹共计108枚,与前两次国庆首都阅兵分别展示的12枚和36枚相比,在数量上成倍增长,这充分说明二炮已经不仅仅重视解决“有无”问题,也开始重要“数量”问题,也是二炮作为解放军的杀手锏部队予以重点发展的集中成果体现。导弹武器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战争的战法使用,只有具备大规模的武器基数,才具备实施多批次、多弹种、集群攻击的能力。因此,数量的展示同时也是二炮战法的集中体现。
其次,确实很多二炮导弹装备我们在10年前的阅兵中已经有所目睹,为什么这一次又拉出来溜溜呢?关键在于其性能和战斗力已经大为改观,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说99年展示的导弹是解决“二代导弹的有无”问题,那么2009年展示的导弹就是重点解决“综合性能提高问题”。举个例子,其中一种导弹看上去仅仅加装了四个小尾翼,但其性能已经大为提高,精确打击和快反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武器性能的提高加上数量的成倍增长,10年之后的今天,二炮作战能力自然将会是1+1>>2的效果,这才是此次二炮阅兵需要展示的主要核心内容。
十年磨一剑,由于导弹武器的研发周期很长,因此一味的倡导研发新型导弹并不符合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就连美军的很多导弹武器都是脱胎于70年代末期并持续改进至今;另外导弹的通用性设计原则也赋予了导弹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服役年限。包括美国的“爱国者”、“战斧”,俄罗斯的“飞毛腿”等等至今依然在一些国家服役。解放军也是如此,对付不同的目标,可以更换不同的弹头实施不同的作战任务,而无需更换新的导弹,这对于减少后勤保障和系统维护等都是很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情。因此,从本次阅兵来看,二炮展示的绝不仅仅是装备本身,更多展示的是装备使用的成熟理念和积极战法,这才是二炮武器的真正战斗力的重点体现。
(胡参谋长/“中华鹰才智库”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