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尼卫星失而复得或减少卫星使用寿命

(2009-09-21 20:58:13)
标签:

军事

83117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PALAPAD)通信卫星,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二次点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有关专家正在分析中。

但据新华网西昌831日最新消息,今天23时,据“帕拉帕-D(PALAPAD)卫星制造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悉,卫星已捕获,状态正常,可以实施卫星变轨。

这说明挽救该卫星的行动将从卫星本身做起,这就需要卫星的研制厂商来具体操作。一般而言,运载火箭负责将卫星送到转移轨道或者准同步轨道,然后由卫星自身携带的发动机通过多次点火变轨实现向最终同步轨道的转移。但这次由此“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生故障,导致三级火箭未能如愿将卫星送入转移轨道或者准同步轨道,而停留在一个过渡的轨道上,这就需要卫星不得不通过提前开启自身的发动机装置,送自己到转移轨道或者准同步轨道,再通过二次甚至三次变轨最终进入同步轨道。这就本身需要卫星消耗一定量的自身携带的燃料。由于卫星在同步轨道或者其他运行轨道上运行都不是那么简单事情,由于地球引力或极为稀薄的大气对卫星的阻力使其运行缓慢减速而形成,其结果卫星自然会持续向地球靠近,因此卫星都需要通过不断地消耗燃料开启发动机来修正偏离的轨道实现其正常工作,因此,如果这次为了弥补火箭三级故障而消耗了太多的自身燃料,那么卫星用来维持轨道的燃料就会不够用一维持其设计寿命的年限,举个例子也许卫星本来可以维持10年在轨运行,但经过此次消耗也许可能就只能维持2年轨道修正的能源,从而导致卫星实际使用寿命的缩短。

当然完全依靠卫星发动机本身实现更远程和长时间的机动变轨尝试就是具备很大的风险,这对于卫星发动机和地面测发控系统都是一大考验。

(胡参谋长/“中华鹰才智库”军事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