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RJ21多次推迟首飞表明大飞机研发不易
(2008-11-04 20:17:19)
标签:
飞机研制复合材料arj21a380军事 |
分类: 军事科技 |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大飞机研制将有序取得进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开展型号设计试验和试制,“十三五”期间取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开始投放市场。但理想是好的,实现起来不易啊!
看看ARJ21支线客机从2008年至今一再推迟首飞,就说明大飞机需要克服很多实际困难,想展翅高飞不是易事。另外看看A380、波音7E7等先进客机也都是因为种种技术原因一再推迟首飞,更加说明我们要想实现大飞机梦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为什么大飞机研发难?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造“心脏”需庞大资金:国产大飞机要有强健的“心脏”,大飞机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大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来支撑,缺乏大飞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正是目前我国研制大飞机过程中的“硬伤”!比较而言,欧洲国家投入研发大飞机的经费超过200亿欧元,而我国投入的只有300~400亿人民币,是前者的1/5都不到,投入少又要研制出相当高要求的发动机确是严峻的考验。第二、复合材料需要突破:对高端复合材料的要求也会影响到我国大飞机的研制进度,目前我国的复合材料研究实力在全球还大大落后于日本等先进国家,如果未来10年我国在相关复合材料上的研究还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国产大飞机研制很可能要受制于人。第三、人才缺口比较大:人才紧缺也是现在国产大飞机项目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飞行商业运作是长线经营,离不开飞机设计、飞机制造、材料、客服等四种人才。空客的研发团队一般需5000多名技术人员,而如今即使在我国大飞机研发的“重镇”上海,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人才也仅为700人。
因此,对于发展大飞机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难度,才会重点投入并取得突破,实现我们的一个世纪之梦。
胡参谋长2008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