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邹忌城北徐公大王丫环齐威王齐国杂谈 |
分类: 时政评论 |
人们都喜欢听恭维的话,爱听逆耳之言的不多。这与人的成长过程有关,人从婴儿开始就喜欢听恭维的话,因为父母不让襁褓中的孩子哭闹,常常用甜言蜜语哄着、捧着,满足其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人从小就养成了爱听顺耳之音、撒娇、任性的习惯。许多恭维之言都有虚伪的成分,甚至是骗人之言。
人到了年富力强的阶段,事业有成,在领导岗位上已经多年磨练,经验与成就使领导权威逐渐形成,上级的器重,下级的尊敬,还有一些阿谀奉承、图谋不轨之辈的吹捧,容易使人飘飘然而不知南北。这时期如果把握不好,自省、自律稍有松懈,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如有人提出稍为尖锐的批评,心中的不快油然而生,面部表情悄然变化,轻则不高兴,重则反感,有的还可能怀恨在心,伺机打击报复。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领导为数不少。可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很不容易。
如今的“老外们”也深谙中国之道,明白面子对于中国人,尤其是领导的特殊重要性,于是乎各种“西式谄媚”频出,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国外各种场合让您尽情“风光”,大得“颜面”,笑口“常开”!其目的很明确:“看中了中国的大市场,看中了我们口袋里面的钱,看中了你手中的魔杖”!所以希望我们还是尊重自己的行为,不要在乎国外的谄媚!
下面我们在一起温故而知新“邹忌讽齐王讷谏”:
邹忌,齐国齐威王执政时的相国。他既有满腹治国安邦之道,又懂劝谏进言之法。帮助齐威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措施,实现国富民强,成为战国七雄的强国之一。在古代,一个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要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性格率直,犯颜直谏,引来杀身之祸;要么巧言令色,奴颜婢膝,却囊中羞涩,胸无半筹,沦为得势小人。前者死无所值,后者活同行尸。从这个意义上讲,邹忌实在难得。
齐国在邹忌的帮助下日益强盛起来,人们都来奉承齐威王。他有些飘飘然了,对“刺耳”的话不愿听或根本听不进去。邹忌很着急。
有一天,邹忌去见齐威王,说道:“大王,我有件事情,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通。”齐威王笑着便要听,邹忌娓娓道来,城北徐公是这一带出名的美男子,这是人人皆知的。前天有个门客来找我办事情,说我比徐公还要漂亮好多倍。我听了十分高兴。可我到底还有些怀疑,自己找镜子偷偷地照了照,也觉得自己的样子满漂亮。我还是有些不自信,回家问我的妻子,妻子也说我比徐公美。我又问我房中使唤的丫环,丫环也说我比徐公漂亮许多。我心中有些沾沾自喜。昨天,城北徐公到我家来作客,仔细对比了一下,我比徐公差得远呢,明明徐公比我漂亮,可人们为什么要说谎呢?想了好长时间我才明白:门客说我美,那是有求于我;妻子说我美,那是偏私于我;丫环说我美,那是怕我。明摆着我不如徐公美,这是事实,可这些人竟然睁着眼睛骗我,我却愿舒舒服服地受骗,为什么呢?
齐威王上了圈套,他说,“这还不明白,你爱听奉承话,人家就说奉承话,你还能不受骗吗?”邹忌逮了个正着,他说,这样看来,大王比我受骗的机会更多了。现在齐国是方圆几千里的大国,城邑就有120多个,王宫里的美女谁不愿大王喜欢?朝廷的大臣哪个不怕大王?国内各地的人们哪个不有求于大王?这么多人要是当着你的面也只是奉承你如何如何好,那大王你不是会受骗更深吗?
齐威王听后如五雷轰顶,对啊,要不是你提醒我,险些误了大事。
他立即下了一道命令:今后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普通百姓,能直接指出大王过错的,给上奖;写信指出过错的,给中奖;不管在哪里议论大王过错的,只要传到朝廷,也给一般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日日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胡参谋长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更多文章参见:“胡参谋长”精品新浪博客文集(独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