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

(2006-12-08 15:28:50)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伴儿行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

             文/皓月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

    多么形象逼真的比喻。这是一位家长在自己的教子心得中所说的。正因为这位家长真正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才能教导出如此出色的孩子。

      春暖花开的五月,我所任教的班级里转来了一名女生。她来自遥远的牡丹江畔,高高的个子,朴素的装束,自信的神态,让人一看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入学不久,老师又发现了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等优良品质。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一个月后就要面临这里的微机、地理、生物等科目的统一测试,她克服了由于教材及课程的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不仅跟上了课程进度,而且在全市统一考试中取得了三个“A”的优异成绩,接着又在学期结束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名。

 如此品学兼优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她母亲,一位毕业于著名学府的新闻工作者所写的教子心得。

文章的开头语是:“女儿是我心中最美丽的花朵,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作品”。短短的一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试想,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作品去雕琢又怎么能不成功。如这位母亲所说:“女儿并不是不是那种聪明睿智的天才,从一个无知蒙童成长到今天的优秀学生,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儿的过程。”我坚信,用心去精雕细作是这位母亲成功的根本原因。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最简单的也往往是最难以坚持的,许多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缺乏耐心,而且目光短浅,不可否认自己也曾经这样。

我佩服这为母亲,她的确把教育培养孩子作为一种责任,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适时适事进行教育。她带孩子去参加学者的聚会,让孩子见识那些意志顽强的前辈们不屈精神与骄人成就;带孩子去采访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全都考上重点大学的农家三姐妹,当孩子来到农家小院,看到这家的三妹正在给几个学生当家教赚钱,得知二妹和大姐到市场上卖菜挣学费时。孩子也马上拿出书本,跟那几个正在听课的农家的孩子坐在一起认真学习起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生动感人的教育胜过千句万句空洞的说教。耳濡目染使孩子学会坚强,懂得掌握渊博知识的重要性;她带孩子去福利院探望孤儿,孩子学会了关心别人,把自己的文具、衣物及食品送给曾经受到过伤害的小朋友;她带孩子去参观世界大战的终战地,去抚摩祖国的界碑,让孩子明白了“祖国”的份量;去抗日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缅怀英烈,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懂得今天的安宁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孩子学习成绩极差的时候母亲用“女儿你进步了,这次是五十分,上次才三十分啊!继续努力,下次咱得七十分!”“你一定能行,只要你努力,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你现在不是最优秀的不要紧,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的话语鼓励孩子,使孩子从一个上第一堂课只折了十几只纸船,小学时经常得三、五十分的学生,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市级三好学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优秀母亲,除了关心孩子能否“成才”,更加关心她能否“成人”,“成才”与“成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机会对孩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坚强的意志,实在是这位母亲的明智之举。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能否“成才”却很少关心孩子能否“成人”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只有“成人”才能真正“成才”。试想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责任心、没有奋斗目标、没有上进心、没有毅力、贪图享乐的孩子怎么能学业优秀、事业有成。

当前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正是关于:道德、感恩、理想、意志,爱心的教育。过去都说“百善孝为先“说明“德”的重要.人只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颗感恩之心,有理想、懂得关心体谅别人,他就会有责任心,就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所以凡是明事理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从来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操心。从教多年,发现所有的优秀学生无不对知识有一种渴求,他们在听课时那种聚精会神的神态和对知识的追求给了教师极大的鼓舞,让教师体会到了传授知识的乐趣。

这位家长的教子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修正了自己的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放远目光,考虑自己将来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能为家庭做点什么。要求孩子在坚持锻炼和潜心攻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腾飞。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告诉他:力争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取一天提高一分,日积月累就会取得惊人的进步。

 家长的教育方式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看来家庭教育的确是一门学问,关键是看家长是否肯学习、肯钻研,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去用心精雕细作,那老师就不用整天和调皮捣蛋、不肯学习的学生斗智斗勇生气上火了。我们的学校就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的更快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看海
后一篇:站在新年门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