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冷暖:不要问我从哪里来(2)(含行摄欧洲链接)
(2011-11-11 00:37:48)
标签:
移民冷暖欧洲文化冲击 |
分类: 玩转地球 |
看到某博友描写的那种在日本太太中被小团体排斥在外的经验,我深有感触。
抛开国家的界限,我这个国际游子到处都体会到,其实有那么些人,无论Ta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抑或是美洲人,若Ta有那么一种心胸狭小,自以为是的所谓阶层和唯我独尊的蛮横,再加上把欺负弱者当作掩盖自卑的良药,那么这样的人,你最好是给Ta点颜色看或是根本勿须正视Ta。其实最可怕的是自卑的井底之蛙,他们是最享受在排挤外来者中获取自身价值重估的一群小人。
前面的博文中我提到过很多在斯国得到的陌生人的恩惠。还想再补充几个正面和反面的事情。
某华人朋友的年幼孩子从中国移民到斯国时,第一天去幼稚园,又哭又闹抱着妈妈的腿不放。妈妈也很担心她这不会当地语言的幼小孩童如何融入到新的语言和人文环境。这时,走过来班上的老师R,一位和蔼可亲的金发美女,对妈妈说,如果你放心就交给我,但你必须下狠心转身离开;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决心就先把孩子带回家,过几天想明白了再说。
妈妈半信半疑地把孩子交给老师,假装转身离开。门关上后,她的孩子竟然马上停止了哭闹。她从高处的窗子观察了孩子整个上午:那位R老师把班上的17个孩子的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跳舞,唱歌,玩Lego,整理摆放木制玩具等等,不会当地语言的儿子很快就成了小朋友们的中心人物。大家又好奇又友好,争相跟他学习广东方言,同时也教会了他说当地语言。乃至后来的日子,这位华人的孩子根本不喜欢离开幼稚园,即便到了回家的时点。周末的时候还会天真地央求妈妈:我要周末也去幼稚园,那里比家里好玩儿多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0EN00SIGG.gif
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她曾努力劝孩子学中文,并曾带他回国来上学三年,但是,作为学生的他感觉到的是异样的目光甚至是冷嘲和讥讽。事情其实很小,他去参加北京市某体校的少年足球队,他自以为曾经是(在欧洲的周边国家少年赛中)拿过多项集体冠军的队员之一,就很骄傲地给中国小队员们演示他的球技,结果被教练一通指教:“你连基本功都不会,是怎么踢的足球啊?还说什么打赢过意大利少年队,谁信啊?你们欧洲的教练怎么连最基本的东西也没有教会你们啊?”惹得所有队员哄堂大笑。他本来就不很懂教练说的京腔国语,再加上看到小队员们的哄笑,气愤地转头跑出了足球场。回到家里他央求妈妈尽快带他回到他的故乡:斯国小城。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理会妈妈对他苦口婆心的回中国的游说。他的心里:远方的斯国才是他心里永远的故乡。
请见下面链接看行摄欧洲之斯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4992c80100wpph.html
或许那位中国少年足球教练早就忘记了他是如何残酷地给一个外来小移民的心灵烙印了永久的创伤,但是,那位妈妈后来跟我说,儿子再也不要回中国令我很郁闷,别说让他回来上学,就连提到中文他都会反感。如果早知如此,真不该托人找关系进那个自以为是的足球队!
多年后,那个华人的孩子长大了,几次搬家后到了别的城市,但却对那个小城的美好童年记忆尤新,依依不舍,现在他的梦想就是回到那个温馨的小城找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住在绿树成荫的幼稚园旁边那小桥流水的石板路巷子里,永远回味那些如同“爱丽丝在仙境”般美妙的新移民童年时光。他的房间里至今还挂着他那个幼稚园的17位小朋友的合影留念。旁边就是那位金发美女的R老师。我猜想,如果他真能回到那个如仙境般的美丽小城去生活和工作,是否也会象我回到梦想多年的上海这样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呢?
我逗那华人妈妈,如果再找个从前那幼稚园的金发小女生当妻子,你儿子的所有梦想就都成为现实了,不是吗?
同样是移民,我的女儿并非如此幸运。她很小就来中国生活,最初回到斯国幼稚园的时候,遭到了跟她妈妈我刚刚到北京时类似的被排挤的经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