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2022-12-01 12:43:08)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仁居秋韵 |
原文地址: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作者:云流鹤飞
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撞=平声三江韵,去声三绛韵=>义同击也
欷=平声五微韵,去声五未韵=>义同嘘气也
驱=平声七虞韵,去声七遇韵=>义同奔驰也
楷=平声九佳韵,上声九蟹韵=>义同楷模也
谆=平声十一真韵,去声十二震韵=>义同诚恳貌
患=平声十五删韵,去声十六谏韵=>义同忧也
供=平声二冬韵,去声二宋韵=>义同供奉也
贻=平声四支韵,去声四寘韵=>义同馈遗也
虑=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忧也
缔=平声八韵,去声八霁韵=>义同结也
晦=平声十灰韵,去声十一队韵=>义同不明也
叹=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慨叹也
缠=平声一先韵,去声十七霰韵=>义同绕也
烧=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焚烧也
挠=平声四豪韵,去声十八巧韵=>义同扰也
扬=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扬也
廷=平声九青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朝廷也
浏=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五有韵=>义同水清也
巉=平声十五咸韵,上声二十九豏韵=>义同险峻也
司=平声四支韵,去声四寘韵=>义同主其事也
摇=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动也
蒙=平声一东韵,上声一董韵=>义同盲也
淙=平声二冬三江韵,去声三绛韵=>义同水声
敲=平声三肴韵,去声十九效韵=>义同叩也
拖[原字=左手右它]=平声五歌韵,上声二十哿韵=>义同曳也
莹=平声八庚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玉色光洁也
吟=平声十二侵韵,去声二十七沁韵=>义同呻吟也
砭=平声十二盐韵,去声二十九艳韵=>义同以石针病日砭
嘘=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吹嘘也
教=平声三肴韵,去声十九效韵=>义同训诲也
壅=平声二冬韵,上声二肿韵,去声二宋韵=>义同塞也
除=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去也
施=平声四支韵,去声四寘韵=>义同廷设也
媛=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七霰韵=>义同美女也
振=平声十一真韵,去声十二震韵=>义同举也
怨=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四愿韵=>义同恨也
观=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视也
漫=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水大也
叹=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叹息也
钿=平声一先韵,去声十六霰韵=>义同金饰也
轿=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小车也
溶=平声二冬韵,上声二肿韵=>义同水盛也
誉=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毁誉也
如=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是同也
喷=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四愿韵=>义同鼓鼻出声也
蜿=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三院韵=>义同屈曲之状也
澜=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大波也
谰=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诬言相加也
谩=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欺也
讪=平声十五删韵,去声十六谏韵=>义同毁谤也
胶=平声三肴韵,去声十九效韵=>义同黏也
燎=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照也
漕=平声四豪韵,去声二十号韵=>义同水运也
篓=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五有韵=>义同笼也
骜=平声四豪韵,去声二十号韵=>义同骏马也
峨=平声五歌韵,上声二十哿韵=>义同高也
望=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远视也
忘=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忽也
评=平声八庚韵,去声二十四敬韵=>义同平议也
听=平声九青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从也受也,聆也
拖=平声五歌韵,上声二十哿韵=>义同引也
嘹=平声二萧韵,上声十八啸韵=>义同嘹嘈也
售=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六宥韵=>义同卖也
帆=平声十五咸韵,去声二十陷韵=>义同帆船也
谗=平声十五咸韵,去声三十陷韵=>义同言令恶也
妨=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害也
傍=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旁也
防=平声七阳韵,上声二十二义韵=>义同方也
醒=平声九青韵,上声二十四迥韵,去声二十五径韵?
监=平声十五咸韵,去声三十陷韵=>义同察也
和=平声五歌韵,去声二十一个韵=>义同顺谐
凭=平声十蒸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倚也
仙子
平仄可通用字总表
中.重.从.供.降.撞.望.当.量.将.强.抢.相.长.藏.创.丧.浪.为.思.吹.骑.遗.几.衣.予.疏.楷.泯.分.
闻.汗.观.难.冠.看.漫.翰.患.鲜.扁.便.传.研.扇.燕.旋.缘.漂.挑.调.夭.了.要.炮.教.敲.扰.号.操.
过.和.颇.荷.磨.些.华.污.更.横.并.令.行.正.盛.莹.听.乘.兴.胜.称.不.禁.任.担.三.渐.砭.占.巉.
1、可通用字做动词,或与动词组合使用时为平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中的可通用字“教”,此“教”为“让”之意,做动词用,故为平声。
其他实例:
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其“横”做动词用,故为平声;又“风雨纵横至,
听——“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此“听”既做动词用,也与动词“取”组合使用,故亦为平声。
说明:本规律只是针对平仄可通用字而言,对于不可通用的动词,一般为仄声。譬如:“过”、“送”、“住”、“吻”、“采”等等。
2、可通用字做名词或助词时为仄声。如:“镇湾庙口桥丁字,炮竹声连毓秀坊。”(清·何淡如《题除夕》)中的可通用字“炮”,此“炮”为“鞭炮”之意,做名词用,故为仄声。而“炮击”之词,是与动词“击”组合,则为平声。
其他实例:
磨——“路转风回四面歌,新河磨尽磨盘河。”(宋袁说友《新河》)其“磨盘”为名词用,故为仄声;又“细筑场无隙,轻推磨有音。”(宋·苏辙《杀麦二首》),此“磨”为名词,故也为仄声。
些——“那些愁,推不去。分付一檐寒雨。”(宋·毛滂《更漏子》)中的“此”字做助词用,为仄声。
三、平仄可通用字其义相同字例考
在平仄可通用字总表中以及在唐诗宋词实例平仄可通用字不仅平仄互用,而且其义亦有不变之字。现归纳如下:
看、患、叹、过、撞、望、忘;
听、莹、泯、楷、晦、谆、缠;
敲、挠、廷、浏、吟、砭、巉、拕
看——通用字“看”一般义为“观看”时为仄声,义为“爱护”时为平声。但在不少诗句中却是互用,在仄声位置便是仄声,在平声位置便是平声,其义是不变的。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即观望之义,非“看护”之义,却为平声。又如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书事》:“本来只道千钧重,看破元无一羽轻。日月光明天广大,不妨啸傲过平生。”其中“看破”之义,也无非用眼观望。而此处却是以仄声。何也?互通也!
患——忧患。在“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宋·欧阳修《读书》)中,根据平仄交错定律,其“忧患”为的“患”为平声,而在“忧患工催老,飘零敢讳穷?”(宋·陆游《独立》)中,同样是“忧患”一词,其“患”是仄声。
三——再三。在“终篇再三叹,推枕不成寐。(宋·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中,其“再三”为的“三”为仄声,而在“说与园丁重九近,毋烦老子再三催。“(宋·方岳《买菊栽》)中,同样是“再三”一词,其“三”是平声。由此可见,该量词为平仄互用。
四、非平仄可通用字互通例考
探——探为十三覃,平声。可是在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却用到仄声的位置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未名中的“探”便在仄声位置上,难道是李商隐先生不知平仄么?
荫——荫为去声二十七沁,仄声。而在唐代大诗人杜牧《七律·新柳》诗中却用到平声的位置上。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绿荫”应当为“仄仄”,而这里却是“仄平”,不然就律诗而言,就说不过去了。难道说,杜牧先生也搞错了么?
无独有偶。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也有一首绝句名为《夏意》:
树荫满地日当午,
前一篇:[转载]入声字的辨别方法
后一篇:[转载]菩萨蛮.岁旦报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