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三农问题包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中国,经济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特别是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结构不平衡、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剧烈等等问题的产生,三农问题已成为了政府处理各种事务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为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一、农业的问题
(1)
在广东、上海、浙江等这些经济强省,土地的被征用和建设利用,耕地已所剩无几,而且现在还以减少的速度发展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土地分散,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工具的推广和使用,而且传统的农业经营带来的利润低,农民不原耕种,土地荒芜的情况比较严重。
针对以上情况,政府应调整土地政策,可以以村委会为一个单位,把土地的使用权集中起来,然后把土地分成连续的几大块,在全村竞标或对外竞标,价高者就可以使用耕地进行农业生产,不可用作其他商业用途。村委会所得资金就可当作村里的分红。土地的使用者也可招收一定量的村民进行耕作,这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失业的数量。这样,就可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而且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水利设施仍由政府提供,而且如耕地使用者需要,银行应准其贷款一定数额进行农业科技的更新。
(2)
(3)
县乡政府周期性聘请科技人员下乡授课,交流会的成员不可缺少农民。村委会可推选热爱农业科技的农民参加,然后再向全村人讲授交流。
(4)
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生产规模化就可以以批发代替传统的个别销售,农民只是负责生产,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农民也更有可能专心于生产。
,
二、农村问题
中国农村现状发展也不平衡,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东南沿海式农村,另一种是内陆式农村,两种农村呈现不同的农村特色。沿海式的农村大多数发展较好,但同时也被垃圾包围着,环境恶化,被无数的工厂包围着,水污染严重,空气也变得混浊;内陆式 的农村离城市较远,发展空间小,但生存条件恶劣,除了一些旅游景点外,其他大都交通不方便。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不同地区的农村应进行不同的乡村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
对于东南沿海式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势在必行,处理好垃圾包围乡村的问题。村委会应组织村民处理已存在的垃圾,并在乡道放置垃圾桶(垃圾桶最好能够分类),每个家庭必须严格按要求处理垃圾,村委会应做好垃圾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定处罚措施。同时,可以利用靠近城市的便利条件抓住现代人消费的心理,经营绿色菜园或果园,发展绿色度假村。另外,利用外来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之机,村委会可统一建立规模性的房屋出租,村人年底可分红。
(2)
阻碍内地式农村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交通不方便,土地贫瘠,投资条件差。政府可投入资金修公路,发展农村旁边小城镇,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村长为代表成立规划小组(建立竞争机制),对村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并规划。
(3)
政府应给予耕种农一定的农业补贴和医疗保障,每个乡成立村民协会,村民协会不受政府约束,村民协会属于公共组织,由志愿者组成,主要解决农民问题并向政府反映情况和要求。
(4)健全农村娱乐文化,建立农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农村孩子受文化教育的条件明显比不上城市的孩子,接触书本也要比城市孩子晚得多。和谐社会首先就应该做到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公平。另外,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相对发展,使得农村的传统文化被破坏的同时,赌博现象在农村遍地开花,农村娱乐文化的健全必须得到改进。
三、农民的问题
提起农民不可不提农民工、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以及农民工在 城市的保障问题。在城市,农民工是一个较底层的阶级,通常受着城市人的歧视。但留在 农村很难得到发展。现在农民出城不是为了解决温饱的问题,他们更希望的是在城市寻找一片发展的空间。但是,正因为这样,留在乡村的大多数是一些老人和小孩,这样就会造成家庭的分离,农村治安问题也受到了威胁。笔者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农民的待遇:
(1)
农民工工资的拖欠导致了很多悲剧,城市人的歧视更是雪上加霜,社会必须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人格尊严,必须用法律加以保障。
(2)
(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