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发表 |
本文无意分析七十年代或八十代出生的人的差异,但作为一个投资者对于人口统计方面的数据熟视无睹,那很可能会错过重大的投资机会或遭受难以估算的损失,比如2003年,国内银行贷款突然猛增,其中房地产一个行业的贷款就接近占总贷款的四分之一,接着整个经济突然增速直至过热,那一年投资界对此的解释是“城市化”、“消费升级”及“世界工厂”这三驾马车促使经济高速增长。但仔细想想,这三个原因一直存在,为什么会在2003年开始发生突变呢?这是一个迷,而且没有经济学预测到这轮经济高潮的到来,就像没有人知道在进入WTO之后,汽车的消费不仅没减少反而出现了井喷。但换一个角度看,大约从90代末期开始,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进入买房高峰,接着七十年代的人在2000年进入买房高峰,而在2002年全国住房的供给和需示发生逆转,于是房价飞涨。也许这不是故事的全部,但这至少是故事的重要部分,也许就像美国战后的BB潮对美国经济上个世纪末的繁荣有重大影响,国内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出生潮也许会主导中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从经济的范畴看,人口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总量的变化,它通过劳动力总供给及消费总需求的改变来影响经济。去年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今年国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时中国应该升值以减少外贸顺差。但今年通货膨胀率却与专家的预测大相径庭,而7月份人民币升值后出口没有受到任何抑制。从人口统计的角度看,第一我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这些劳动力主要在民营企业就业,其工资近年来几乎没有增长,考虑到我国贸易依存度高达80%,而资源及公用事业的价格政府管制,所以当经济过热时,可贸易品可以进口,对不可贸易品如公用事业的政府管制起到了抑制经济的作用;不像传统经济学描述的那样,经济过热导致工资增长,进一步引发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至于升值,中国的问题在于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不习惯消费,而劳动力的供给却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所以只能通过出口来储蓄,汇率对国内出口的影响可能不起太大作用,这反映在国外需求对出口的敏感性是汇率对出口敏感性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