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小球入盒问题”教学创意设计
(2008-11-06 12:39:58)
标签:
杂谈 |
相同小球入盒问题是排列组合内容中的难点内容,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的“隔板法”很难理解,特别是当允许有空盒时,更是头疼不已,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个内容的处理意见。
相同小球入盒问题是指将若干个相同的小球放入不同的盒子,问有多少种放法的问题。根据放盒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每个盒子至少有一个球,即无空盒;另一类为允许有盒子不放球,即允许有空盒。但无论哪一类,球必须放入盒子。
很多老师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上,往往通过例题直接分析出“隔板法”,然后开始练习相关题目,这样处理的话,对第一类问题学生还可勉强接受,对第二类问题就有死记硬背之嫌了,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讲引例时,我觉得没有必要开始就把学生往“隔板法”这条路上“逼”,而是要让学生从自己现有的认知角度来求解。
我的引例是“将10个相同的小球分给7个人。(1)每人至少有一个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2)若允许有人没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首先向学生解释清楚相同小球与不同小球的区别,然后请学生思考第(1)问,思考之后,学生的解答基本都是分情况讨论,即11人4球,其他6人每人1球,共C71种分法;23人各2球,其他4人各1球,共C73种分法;31人3球,1人2球,其他5人各1球,共C71 C73种分法。故分法总数为C71 +C73 +C71 C73=84。我想这才是最贴近学生现有思维发展区的方法。
在肯定了学生的这种解法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学习“隔板法”:即将10个小球一字排开,小球与小球之间留下9个空,随机选取6个空插入6根板,从而将小球隔成6份,插空的方法总数C96,也即分法总数,故分法总数为C96=84种。应该说,每人都有球的背景的“隔板法”,学生普遍感觉容易接受。此时最好是在讲第(2)之前进行一下归纳:即将n个相同的小球放入m个不同的盒子,要求无空盒,共有多少种放法?思路为在小球之间的n-1个空中随机选取m-1个空,插入m-1根板,将小球分为m份,分法总数Cn-1m-,也即放法总数。
接着进入第(2)问,不过若采取下面的讲法,学生会普遍感到困惑。讲法一:将7个人看作7个空盒,放到小球中间参与插板,将小球与空盒分成7份,共有C166种分法;讲法二:转化为无空盒的背景,即假定7个空盒中首先各有一个小球,故共有16个相同的小球,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将16个相同的小球放入7个不同的盒子,要求无空盒,从而用“隔板法”可知共有C166种放法;讲法三:将其转化为不定方程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问题。对讲法一,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对讲法二,对“假定7个空盒中首先各有一个小球”的说法感到突然,觉得没有根据,很是迷茫。对讲法三,感觉跳跃性太大,而且找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也不是那么好找。
我觉得还是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让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先悟出自己的方法。经过一阵思考之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转化为每人有球的背景下,即第(1)问的背景,分七种情况:1每人都有球,其实就是第(1)问,由“隔板法”知分法为C96;21人无球,其余6人有球,首先选1个无球的人,有C71种选法,对其余6人来说,相当于10个相同小球放入6个不同的空盒,从而转化为无空盒的背景,由“隔板法”知分法为C95;分法为C71 C9532人无球,其余5人有球,易知分法为C72 C94;43人无球,其余4人有球,分法有C73 C93;54人无球,其余3人有球,分法有C74 C92;65人无球,其余2人有球,分法有C75 C91;76人无球,1人有球,分法有。故知分法总数为C96 +C71 C95 +C72 C94 +C73 C93 +C74 C92 +C75 C91 +C76 C90。应该说,做到这里,题目差不多解决了!
但马上又面临新的难题,这个和难道要算“硬”的?如果数字弄得更大一些呢,那硬算更不是明智之举了,有没有好的算法呢?这时可引导学生找和式的规律与特点,很多学生会注意到后6个加数的上标之和均为6,但第一个加数却显得不“合群”,那能不能使它“融合”进来呢?相信马上有学生会提出只要将要将C96看成C70 C96即可,从而和式变为C70C96 +C71 C95 +C72 C94 +C73 C93 +C74 C92 +C75 C91 +C76 C90,下面开始考虑求这个和了,经过引导,学生想到了构造相等的二项式,然后利用对应系数相等。相等的二项式可构造为(1+x)17=(1+x)7(1+x)9,左边展开可得x6的系数为C166,右边展开可得x6的系数即为C70C96 +C71 C95 +C72 C94 +C73 C93 +C74 C92 +C75 C91 +C76 C90,故可得这个和即为C166 ,可算出结果为8008。本题至此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接着要趁热打铁,立即对第二类问题进行归纳:将n个相同的小球放入m个不同的盒子,允许有空盒,共有多少种放法?仿照引例(2)问易知放法有Cm0C n+m-1m-1 +Cm1 C n+m-1m-2 +C m2 C n+m-1m-3 +Cm3 C n+m-1m-4 +Cm4 C n+m-1m-5 +Cm5 C n+m-1m-6 +…+Cmm-1 C n+m-10,由对应二项式系数可知和为C n+m-1m-1。
但此时学生会反映得到那个和式分了太多的情况,中用不中看;直接用那个和的结果吧,结果又太难记,中看不中用。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结果C n+m-1m-1变得好记。注意到它的结构和第一类问题的结果Cn-1m-1类似,提示学生能不能构造另外一个排列组合题,它的方法总数也是C n+m-1m-1,经过思考讨论之后,有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题目:将n+m个相同的小球放入m个不同的盒子,要求无空盒,有多少种放法?它的答案刚好就是C n+m-1m-1种!于是可得到了两事件的等价性:将n个相同的小球放入m个不同的盒子,允许有空盒<=>将n+m个相同的小球放入m个不同的盒子,无空盒。显然,后者处理更方便,从而可将前者转化为后者,可迅速写出结果,即C n+m-1m-1。
以上设计,是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由远而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并接受了“隔板法”。特别是对于第二类“允许有空盒”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不再感到“隔板法”的抽象与生硬。即使对于更换背景的这种排列组合题,也能迅速将其转化为“相同的小球放入不同的盒子”的模型,并能找到里面的“小球”和“盒子”,从而可快而准的,并且舒服的用公式算出结果来。
通过本例再次说明:数学注重理解。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的原理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印象深刻,才会感受到数学“和蔼可亲”的一面,才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总之,一句话,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