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世界著名指挥家范斯卡指挥中国爱乐今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奏马勒第六交响曲(悲剧),纪念马勒逝世一百周年。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转:少年魔角《给力的马勒》
今晚万斯卡棒下的中国爱乐,各声部音响处于绝对的巅峰状态:弦乐如轧钢机里轧出的钢条,柔韧坚毅,寒光闪闪;铜管威猛豪放,免除了听者一贯以来的担心;各色打击乐玲珑震撼,鲜活生猛。这般给力的乐队,在万斯卡这位靠谱的指挥家控驭下,最终锻造出了一部绝对gelivable的马勒第六交响曲,当不会使任何人感到意外。最难忘第三乐章,弦乐抒情旖旎,最终漫成一片深情汪洋。相信从新疆千里迢迢专程回京“寻马”的境界先生,应该会觉得不虚此行吧。
我一直渴望身临现场感受马勒的交响曲。尽管听过去年阿巴多指挥LFO的马一和马四,但这两曲毕竟分量太轻,难以让人吃饱。今晚幸运的坐在一层前排,直面乐队雷霆万钧的气势扑面,总算狠狠的过了把瘾!
至于马勒在第六中所表达的命运主题,说实话,我从未有过感同身受式的理解和体悟。每次听这首作品,令我真正感到酣畅淋漓的,始终是其中饱满的音响张力和动力十足的推进力。任凭别人说什么首乐章的“命运动机”,谐谑曲中命运的尖利冷笑,末乐章那几记象征绝望命运的大锤,都不太能令我体验到作曲家欲意表达的所谓命运之可怖。如果没有任何文字提示,单让我听这部交响曲,我绝对不会联想到丝毫与“命运的诅咒”相关的意象。这,可能与马勒的音乐太过抽象,太过“形而上”不无关系。目前为止,马勒交响曲里真正让我体验到“命运之力”的,只有第二和第五。
本博客上的图片均为本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本人授权和许可不得转载和在媒体上发表。否则,将追究其及转载媒体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