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2007-11-21 23:14:15)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视觉/图片

舞蹈

韩军摄影

芭蕾

文化

分类: 芭蕾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花样年华》剧照(第一次用这么高的感光度)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2.本想写点什么的,但看了《北京晨报》李澄和《北京青年报》伦兵写的两篇稿后就不再想写什么了。博客里引用了我这两位朋友的文章,我想他们该说的已经说到了,虽然带点外交辞令,但字里行间里并非全是赞扬的。
   今天决定拍摄前先给《晨报》记者李澄打了电话,询问了一下他这剧如何,他劝我别去看了,不怎么样,说这剧不知要表现什么,灯光暗得让不少摄影记者叫苦不迭。
   可我还是带着好奇心去了,虽然做好了心里准备,边看边拍,但还是让我感到痛苦不。一是剧情的混乱无序。《花》剧舞台营造的旧上海气氛虽然很浓,但剧情脉络不清,没有戏剧冲突,让人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二是灯光的昏暗无比,我用了感光度3200都不行,最后改用了6400,这样片子出来很难说好了,大家就把这些当“烂片”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3.《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4.《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5.《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6.《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7.《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8.《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9.《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0.《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1.《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2.《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3.《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4.《花样年华》剧照(第一次用这么高的感光度)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5.《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6.《花样年华》剧照(第一次用这么高的感光度)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7.《花样年华》剧照
芭蕾舞《花样年华》让人叫苦不迭(图片)
p18.《花样年华》剧照
 
《花样年华》舞出海派“闷情”
    晨报讯(记者李澄)由上海芭蕾舞团带来的“海派芭蕾”《花样年华》,昨晚在保利剧院精彩上演,喧闹的石库门街景生动,秀丽的旗袍时代印记鲜明,周璇的金嗓子与爵士乐下的交谊舞,幽暗夜幕下的缠绵偷情。上芭的演出,把柔情蜜意都“闷”在心里,与“北派”中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张扬刺激泾渭分明。
    大幕拉开,舞台的右侧瀑雨纷飞,演员们在沪上特有的“湿润感”中,在一阵阵爵士乐的轻快节奏中跳起了“雨中曲”。舞剧把两个人分分合合的情感世界透过上海市井的表现描写得十分细腻柔和,在音乐和写实的布景中营造的石库门、百乐门夜总会、小旅馆等场景、流行歌曲、街头叫卖等旧上海的东西文化混杂的市井氛围,上海本土文化和民俗跃然眼前。
    这部舞剧相当强调场面“混乱”人群跃动喧嚣嘈杂群舞场面,没有古典芭蕾的“阵型”和“章法”,各行其道,各做其事,更彰显海派文化的个人理想追求和小资情调,别有一番舞台上的意趣。而双人舞和独舞往往被安排在夜晚昏暗的街道或者家中,配以斯文雅致的爵士乐,不追求炫技,有如淡雅的水墨画,这在沪上应该是“够味儿”,而对于北京的观众来讲却似嫌“偏淡”,甚至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看来,“海派”芭蕾的”现代意识”,在北方还需要一个“审美习惯”的接受过程。
《花样年华》展现花样芭蕾

    本报讯 一曲由埙奏出的古曲《阳关三叠》昨晚在保利剧院拉开了芭蕾舞剧《花样年华》的序幕,在云雾间天使的双人舞把观众带进云里雾里,随后老上海的流行歌曲在雨幕中回荡,舞台上出现四位主角的身影,为观众交代了这是关于四个人之间故事的芭蕾舞剧。作为第五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的一部新创作的芭蕾舞剧,《花样年华》昨晚以独特的开场让观众有些吃惊,过多的老上海世俗风情的展示,使得故事在展示中一点点展开,而过于昏暗的灯光更使得很多摄影者束手无策,开幕后太少男女主角的双人舞让看惯古典芭蕾的北京观众感到很不解渴。《花样年华》展示的是老上海的“花样芭蕾”,有市井、有戏剧、有夜总会的大腿舞,更有男女主人公绝少身体接触的双人舞,与人们习惯的托举与旋转有强烈的反差,使北京观众有些不习惯。

  其实,这不是一出古典芭蕾,而编导力图让故事在上海风情中自然发展。当然,作为电影的《花样年华》描写了很多内心世界,而将内心世界的矛盾用舞蹈语汇表现,这种转换确实有些困难。于是,舞剧中加入了很多非芭蕾的元素,戏剧的成分,市井叫卖的成分,打麻将时的嘈杂,夜总会的喧闹,这些都在为王太太和李先生的爱情做铺垫,而没有了以往舞剧金黄和大红的灯光强照射,在观众心理上也营造了与故事情节相适应的氛围,而这种灯光的运用也是当今国际流行的一种潮流。一位来自舞蹈学院的观众对记者说:“《花样年华》带来的是现代国际舞蹈创作流行的技术与老上海的结合,应该说是一部有想法的探索性舞剧,一些观众不理解并不奇怪,因为它是一部与以往中国舞剧不一样的作品。”(《北京青年报》伦兵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