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练习题
(2011-11-30 08:05:25)
标签:
杂谈 |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级(
一、填空题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__________靠近指南针,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电磁铁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它通电时产生________________。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____________,能够把输入的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 ___的能。
4.
电动机是一种用
5.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
6.我们实验观察的小电动机中,外壳上有两块
7.燃料和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叫
8.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了亿万年的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_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9.虽然电动机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的互相作用转动。
10.新能源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利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新能源。
二、判断题
1.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2.用小磁针和线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不能检测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
来。…………………………………………………………………(
3.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4.电路短路,电流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长时间接在电路中没有什么关系。(
5.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6.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7.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起来了。…………………………………………………(
8.电磁铁的铁芯减小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性。…………………………(
三、选择题
1.
要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正确的做法是
A、增加电池的数量
2.
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
3.
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A.具有能量
4.
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
A、生物能
5.
下列能源里,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海洋能源
6.
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
A、光能 B、热能 C、光能与热能
7.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
A.转动速度
8.石油、煤、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A.水
四、连线题
1.
干电池
核电站化学能
风力发电机
光电池机械能
2.
给手机电池充电
冬天搓手取暖
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热水
3. 反复弯折铁丝电能转化为声能
录音机听音乐电能转化为动能
三峡发电站发电动能转化为热能
洗衣机洗衣服水能转化为电能
五、实践与探究
1.如右图所示: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接通电流时指南针__________________;断开电流指南针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
2.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甲 |
乙 |
丙 |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改变因素 |
测试结果 |
第一次 |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
第二次 |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
第三次 |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