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震在心(重走灾区之三)

(2009-05-16 19:57:34)
标签:

随笔

             余震在心(重走灾区之三)

 

                     北川的背影

 

    北川这座死去了整整一年的城镇,在5·12一周年的前两天下午,开始了短暂的开放。

没有想到今天是母亲节,没有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的人蜂涌而至,灰色的人流绵延不绝。隔着那些铁网望下去,北川城的废墟在阴霾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悲凉。不用看衣着打扮,就很容易就能把人群中哪些是来祭奠的北川幸存者,哪些是前来参观的游客区分开来。北川人脸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那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北川人有些淡漠,有些盲目,甚至看不到悲伤的表情。在这一年里,活下来的北川人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孤独和沮丧。废墟上的家可以重建,但是死去的亲人却是不能复活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到灾民们笑过一次,或是开过一句玩笑,就说他们已经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局外人,很难走入他们的内心。

我在路边的两块巨石之间看到了一个老人,她背对着我们孤单地坐在人群之外,她的面前,远远地可以看到那些地震摧毁,又被泥石流掩埋的废墟……

我看不到她的表情,正如我们无法洞悉她的内心一样。她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孤单的背影。

通往北川城的公路上,到处是从山顶上滚下来的每块都重达几百吨的巨石。河对面的一个山坡是坍塌下来的土石堆成的,下面埋着昔日的街道和房屋,还有成千上万的死难者。远远地看过去,地震形成的山坡上居然长出了绿树。

去年九月的时候,人们还能闻到废墟下面,剌鼻的尸体的味道。而现在,什么气味都没有了。天地常新,太阳依旧。人来自尘土,归于尘土。

在一座完全坍塌的废墟前,我看到了一个姑娘在烧着冥币和纸做的房子。她只有一个人。她并没有哭,我却在她的脸上,看到了被痛苦长久浸泡过的痕迹。一年了,眼泪早就流干了。一年了,悲伤和绝望到达了顶峰之后,再就麻木了。那些失去亲人的痛楚,一辈子都将铭刻在心中。事实上,对于死去了亲人的北川人来说,忘却是做不到的。

在一个粗糙的水泥铸成的祭奠台前,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发出尖利的哭叫声。那声音揪扯人心,传得很远很远。孩子的哭泣,也许并不是出于悲伤。但在这样的氛围下,确实让人不忍卒听。

远远地拍了些照片,不想去打扰他们。那些把镜头都快触到他们脸上记者们,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厌烦。也许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吧。记者在工作的时候,或许很难照顾到被采访者的感受。北川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氛围,他们旁若无人地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不去理会纷杂的四周。

事实上,做为这场天灾的主人公,灾民正从主角转变为陪衬。我们不希望灾区变成表演者的舞台。从另一个意义上,灾区人民不需要感恩,他们不欠我们的。所有支援灾区的行动,都是做为同胞的我们应该做的。在这场灾难过后,我们不需要炫耀,也不应该庆功,因为在灾难面前,没有胜利者。

从内心真正地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感受,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们好不容易从灾难中活下来。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内心的创伤,需要时间慢慢去平复。不要再去揭他们的伤疤,不要兜售他们的苦难。让他们安静下来。总是展示伤口,会阻碍它的愈合。

在北川的废墟上,插着这样的木牌:亲人安息了,我们还忍心惊忧他们吗?

在坍塌的北川大酒店南侧,是埋藏了四千具罹难者遗体的公墓。上面摆满了黄色的菊花。正是丁香花盛开的季节,附近废墟前的丁香开得灿烂如烟。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对于逝去的人们来说,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被铁栅栏围起来的北川中学。关于这所埋葬了一千三百名学生的学校,我实在是觉得早已经无话可说。我甚至都没有走近它,只是远远地看到铁栅栏上那一束束菊花。愿那些孩子们的灵魂早日安息!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中,我没有听到哪所监狱被震塌,塌掉的全是孩子们的学校。

据说把要废弃的北川城变成一个灾难博物馆,这应该让那些幸存下来的北川人投票表决。任何单位或者官员,没有权力做这样的决定。如果投票获得通过,那么博物馆收入的一部分,要用于新北川的重建,另一部份,应该用于救助那些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北川人。因为这是他们失去亲人的生命和家园的代价,他们是这场灾难的惟一的债权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