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是个北京姑娘,北外毕业后去前苏联呆了八年.然后又举家迁往加拿大.我们当时认识的时候她还是个大一的学生,一晃已经二十三年没见面了.没想到这些年来她还一直热心于读书,国内的那些知名的作品她都读过,对各路作家也都门清儿.这么些年过去了,她身上居然还保持着相当难得的理想主义的气质.
二十三年后的见面,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起当年.八十年代是个理想主义的时代.那时候的人比现在单纯,干净.整个国家也有种积极向上的劲头.想想时代真是变了,我那时候从黑龙江背着个大背包来到北京,连钟敬文家都敢去敲.钟老先生也胆大,两口子居然把我这样一个陌生人放进来,还给我沏茶倒水.要是现在,陌生人来敲门,人家不打110才怪.
那一年,好像是八六年,我从南方回来,跟一个朋友去北外的操场上坐着,遇到了宝珠他们正在上体育课.通过同学的同学我们就认识了,然后星期天好多人一起去陶然亭.大家在一起谈理想,谈小说,谈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看法……那个充满理想的年代很快就在八九年倾刻间就结束了。进入九十年代,人们红着眼睛挣钱。世界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宝珠带我去了基辅餐厅。没想到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吃饭的时候,乌克兰的功勋演员们站成一排,拉着手风琴给客人们唱歌。
这些来自保尔·柯察金故乡的演员们腰板挺直,仪容庄重大方,身上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质。俄国人身上似乎都有一点与生俱来的沙皇时代的霸气,让人不可小视。
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面临着选择和困惑。这些当年国家级的功勋演员,也都流落异国他乡,四海为家。经常有客人们在他们演唱的时候走过去搂着人家的肩膀,然后闪光灯乱闪一气,让人觉得不是特别合适。
这个晚上,他们一直在很敬业地表演。有个长得特别像普京的演员,很吸引人的眼球.
普京边走边唱,演唱充满了情感.另外一位黄头发的女演员走过来用相当标准的汉语唱《我爱你中国》,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让人心里有些怅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