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我听到评论家李福亮先生说起过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本自传体的书,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是上世纪初俄国地理学家探险家阿尔谢尼耶夫两次去乌苏里地区探险的亲身经历。
九三年的时候,我看到了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导演和编剧是闻名世界的电影大师黑泽明。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子只出现在黑泽明的年史上,评论家们忽略了这部伟大的影片。它沉默在黑泽明众多耀眼作品的光芒中,似乎被人们所遗忘。也许他是黑泽明作品中比较另类的部分,总之,没有什么人提起它。
好多年后,我买了一张影碟,百无聊赖的时候,又把它看了一遍。
怎么说呢,影片给我的感受,与好多年前又有很多不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就看过《老人与海》,但是二十年后我又看了一遍,却感受了很多从前没有感受到的东西。看完了电影,我突然想,等忙完了手里的这些事儿就回东北住一段。
冰河,森林,雪原上的太阳,跑着冰排的江水,男人间的忠诚和友谊……这曾是我多么熟悉而又陌生。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不管走到哪儿,我都有一个东北人的灵魂。看到这些,就会感到亲切,感到一种莫明其妙的激动。其实到了这个岁数,人是不太容易激动了。天荒地老,人世沧桑,也经历了一些了。看到窗台上一盆绽放的花就抒情,念一首假模假样儿的小诗就来劲的时候早就过去了。
人到中年,情感常常会变得迟钝而有力。
打动你心灵的东西,一定不在是那种肤浅和艳丽了。
看完片子,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阿尔谢尼耶夫在森林里邂逅德尔苏·乌扎拉时候,那些留着大胡子的男人们围着篝火唱的一首歌。优美的歌声里有着俄罗斯人特有的深沉和忧伤。
哦,我的那只蓝翅鹰
你这段时间都在哪里?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