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凉山布拖布拖纪实文化 |
镜头走过:大凉山布拖
提起布拖,除了遐迩闻名的“火把之乡”外似乎再最充斥于耳的便是——“四川凉山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国最穷的地方”之印象了。日前摄友“快门睹途”带着镜头走进大凉山布拖县极其周边,带回很多纪实照片。虽然对“快门睹途”摄取好片的角度和能力有所了解,但当我看到一组组的生动组照时还是震惊了!看着那一个个画面,酸楚、揪心、悲悯、忧伤、迷惑、忧思……复杂的心情焦灼不已无以言表。看着一个个穷困的让人心酸的场景,好似很难用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固步封闭、观念落后、不思前行、安于现状(就有去过布拖的网友这样感叹: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们个个都非常脏,小脸小手全都是黑呼呼的,而大人们也都是灰头土脸,因为那里严重缺水,也因为那里的人似乎已习惯了这样“脏乎乎的生活”)、扶贫不够、关爱不足……等简单的字句了得释然。用“快门睹途”的话说就是“心绪蓬杂感受各种说不出来的复杂”。究竟是何原因,时至今日,让一波又一波去过布拖的摄者们带回来的纪实镜头(不单单是风土人情地域风景)而更多的依旧是这般穷困不堪的样子,让人不忍目睹?!实在是令人感叹使人深思。
笔者摄者无意指责任何单一的一方,无论是扶贫机制政府部门还是居民自身。形成这样的状况或许情况原因很复杂,只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更好地解决(其实有关扶贫工作政府相关部门亦有“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规划”,扶贫攻坚加快、推进惠民帮扶中心积极提供各种帮扶和援助。但是否力度不够亦有不足和改进之处呢)。
摄友“布衣老盛”亦有这样的叹谓:大凉山对于影人来讲,短短数日的行色匆匆虽然可以拍下贫瘠悲苦原始落,但或只是管中豹斑。
既然语言显得苍白无力,那就走进快门睹途的镜头,用心感受下其镜头下是时布拖的一个侧面——
在城里的孩子玩着各式各样先进的电子游戏的时代,这些孩子只能陶醉于滚废旧轮胎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这目光是对外面的世界的渴望还是惊恐?
集市
布拖县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南,地处“云贵高原”与云南的巧家县隔金沙江相望,深藏于小凉山山脉,1955年3月建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全县地理气候可概括为“三个坝子四面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灾害多”。干旱、低温、阴雨、霜冻、洪涝、泥石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每年不同程度地发生。
布拖以种植洋芋(土豆)为主,所以主食也是洋芋,大多数家庭也会少量种植荞麦和玉米,他们把玉米、荞麦叫细粮;把土豆叫粗粮,这里的土不仅土层薄,而且贫瘠,除了洋芋,产量都很低,如果买不起化肥,那就只能种洋芋了。由于地处高寒土地贫瘠,气候条件差作物产量都很低,有些地方温饱都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