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 博园副刊
搭起网友和平面媒体的桥梁
今晚 有报自渤海来 ——


你有一床温暖的棉被吗?有过被温柔簇拥过的甜梦吗?那丝丝绒绒、柔柔韧韧的牵扯,挡住了冬日凛冽的寒风。那是白云一般纯洁与飘逸的棉花,雪花一般温柔与朴素的棉花。它是怎样生长、开花与结果,怎样像梦一样钻进了你的棉被,融化了冰冷与寂寞的黑夜呢?

“哟嗬……”,爹甩响了鞭子,洪亮的吆喝声划破了黎明的天空,老牛精神矍铄地迈开了步子。我和娘、哥还有姐紧跟在老牛和爹的屁股后面,顺着新犁开的棉垄洒上棉籽。就这样,我们在春天埋下了希望和梦想。棉花是一个农家身上的衣和桌上的饭,是娃们上学的书本和铅笔啊。


夏日里酷暑难当,正是棉花枝子疯长,害虫泛滥的季节。疯枝子(不结棉桃的枝子)不掰掉,棉花桃子就结不多;害虫不除掉,棉花桃子就会一个个被咬落。捉虫子是我们的活,翻开有虫子咬洞的叶子,棉花虫子就暴露了出来。狠狠地用叶子一挤,它们就粉身碎骨了,而掰疯枝子是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夏日里的棉花棵子早长半人高了,硬硬的枝子划到裸露着的胳膊和腿上,留下一道一道伤痕,汗水流下来,针刺一样地疼。
秋天来了,棉花绽开了笑脸。清晨是摘棉的最好时机。踏着清晨的露水,立在两垄之间,左手捉住棉桃,右手抽出洁白柔软的棉絮。左垄摘一朵,右垄摘一朵。爹和娘走在前面,大手灵巧地上下飞舞。
都说秋高气爽,记忆里摘棉的日子永远是“秋老虎”。日头照在头顶,我们都戴了草帽。为了防止划破皮肤,穿了长衣长裤,汗珠像雨水一样淌下来。棉花枝和叶滑到裸露的脸上,钻心地疼痛。
摘啊,摘啊,摘到太阳落西山了,爹才说“装车”
!我们瞬间来了精神,总算熬完了一天。爹坐在车辕前头赶牛,我们坐在松软的棉花上,人也松软了。于是,干脆躺下来,看着黑下来的天幕,合上眼睛,就真的伸手不见五指了。
秋末了,霜打的棉花棵子再也挺不直腰,叶子都耷拉了耳朵,棉花棵子才拔回了家。靠在向阳的南墙根底下,让青桃在秋末的阳光里慢慢绽开。娘白天把稍绽开的棉桃摘下来,晚上在油灯下一颗颗剥开。也有绽不开的棉桃,青色变成了黑色,用小锤子轻轻敲一下,或者干脆用牙齿咬开,从里面剥出橘子瓣一样的棉花。
冬来了,青棉花桃子也剥完了。娘便支起外婆留下来的纺车,纺棉花线。纺车摇来摇去,一团团的棉絮在娘的手上捻拽,变成了一根根细长的棉花线。娘摇纺车飞快,我只能看到一个飞来飞去的轮子。偶尔,娘抓到棉花絮里遗落的一个棉籽,会喊:“娃,给娘把棉籽捡了。”而她手中的纺车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娘的纺车摇啊,摇啊,摇出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摇落了洁白的雪花。娘的织布机子响了,梭子穿来穿去,棉线便变成了棉布。
时光也跟娘的纺车一样,摇啊,摇啊,摇出了白天和黑夜;织啊,织啊,织出了天边的一抹彩虹。多少个月明星稀的晚上,遥望星空,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白花花的棉花地。一朵一朵盛开的白云在天上飘啊飘。
(阿底蓝色百合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068420100a67z.html)
http://www.jwb.com.cn/bhzb/res/1/241/2008-09/23/39/res09_attpic_brief.jpg
|
明清古村落爨(cuàn)底下村,在距离北京城90余公里的郊区门头沟的斋堂镇。爨底下具有“活化石”般的珍贵价值,记载着古村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先人的建筑智慧。 |
网络五大新词解读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语言符号,它们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状态,成为记录当今社会生活的元素和符号。让我们一起“晒”一下五大网络新词——雷、霹雳、晒、818、盖楼。
雷
“雷”是一种自然现象,相信大家都听过雷声。在网络中,“雷”在原义基础上得到了升华,网友们给它赋予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具体说来,就是看到某些文字或图片,脑子里像打雷一样“轰”的一声,也可以说像踩到地雷一样,看了不该看或不喜欢看的东西,被“雷到”了。
霹雳
“霹雳”与“雷”在某种意义上相通,并呈现前者取代后者的趋势。不同的是,“雷”开始从网络上走下来,进入“80后”、“90后”的日常话语中。据说,“霹雳”一词的灵感来自于以前的一部热播剧——《情深深雨蒙蒙》,剧中女主角听到自己的好友被抛弃了,非常愤怒,在惊诧中娇声说出:“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于是,有网友将剧照截图上传,来表达对某个帖子的震惊,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情跟帖。“霹雳”一词迅速串红网络,在各大论坛的跟帖中,处处闪烁着“霹雳”的身影。
晒
“晒”来自于英文“share”(分享)。它表示把自己的东西拿到网上同别人分享,而且要大家来评说。例如,有的女生喜欢拍几张刚买的新衣服照片,上传到网上让大家来评论,即“晒衣服”。另外比较流行的还有晒工资、晒股票、晒情感等等。而“晒黑”是指揭露黑幕,反映了网民的维权意识。
818
“818”即八一八,语出天涯社区,即八卦一下。如对某事物的好奇,大家就可以说“咱们一起来818”,也就是“咱们一起来八卦一下吧”。
盖楼
“盖楼”相当于流行的“顶”字。因为论坛上的帖子,网友每回复一次,就像盖楼一样多一层。例如,抗震救灾中有两位满身尘土的战士来到一家小饭馆吃饭,老板说什么也不要钱。两位战士走后,老板在收拾桌子的时候看到碗底放着饭钱,并附有一小纸条“谢谢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铁的纪律”,老板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场的网友见到这一幕后,传到网上论坛,题目就叫《大家一起为这两位最可爱的人盖一千层大楼》。
网络新词汇令人目不暇接,以上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内影响较为广泛的五个。网络世界给网友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网络语言自然也会不断更新。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更具简洁明快的色彩,对其引导应本着易疏不宜堵的原则。其延续时间的长短也应该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它们,毕竟语言是活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
值得庆幸的是,网络语言已经引起某些专家学者的注意,虽然还处于初步研究探讨的阶段,毕竟得需要一个充分了解认识的过程,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
非常道词典
略 懂
【读音】
lüè dǒng
【网义】
假谦虚,其实非常懂。
【典故】
语出吴宇森之《赤壁》。金城武版诸葛亮的几个“略懂”给人印象深刻:“你懂音律吗?”“略懂”;“你也懂兵法?”“略懂”;“这个你也懂?”“略懂,我帮过牛接生,马应该是一样吧?”
(小母熊在成长的blog
http://wqt119.blog.sohu.com/)
本期部落地址:十三虎 http://blog.sina.com.cn/ssh_yh
http://blog.sina.com.cn/ssh_yh
酋长有话说:
十三虎,是从新浪论坛之新浪杂谈走出来的网络写手。其文章(帖子)紧跟社会热点、焦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制造网友感兴趣的热点、焦点。写有妙趣横生的网络独特“十大”系列帖子,风趣幽默,亦庄亦谐,诙谐不乏深刻,被网友称为“十大代表”。
听任雨淋 听任风吹
听任冬雪 把名字凛凛冻结
来来往往的发现
载满渡船 有些地方被穿着显示着
欲望已非桨 很难将欣赏靠岸
你帘卷帘放 随意印月三潭
让我柳浪闻莺 一一把黄昏斟满
也许我已寂寞成性
消瘦成烛 但决不顾影自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