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絮语杂评·观察前瞻■ |
央视《新闻联播》改换新主持人会成功吗?
□十三虎
一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一直保持着邢质斌、罗京等“老面孔”。而6月5日,在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第一天,《新闻联播》做出了重大改革——《世界周刊》的主持康辉与《国际时讯》的主持李梓萌首次登上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
然而,奇怪的是,在6月6日的《新闻联播》中,观众依又“回看”到了过去的“老”脸。
那“老”脸的表情中,微含一丝淡淡的微笑……
那笑是欣慰、是希冀?还是对新主持人“候选人”的鼓励?
总之,那微笑似乎又多了几层含义……
总之,那微笑似乎又多了几层含义……
不容置疑,邢质斌、罗京……通过《新闻联播》已将广大观众的心“偷”走了,似乎很难再会有新的主播会通过《新闻联播》再把观众的心从他们那里偷来。
看了6月5日《新闻联播》两位新主播候选人”的表现,给人的感觉确乎就是这样。
看了6月5日《新闻联播》两位新主播候选人”的表现,给人的感觉确乎就是这样。
论素质,康辉、李梓萌两位新主持人应该说是出类拔萃的。
康辉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世界周刊》的主持人;
李梓萌,同样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曾主持<<文化报道>>、<<国际时讯>>节目,也算是一位主持“老手”了。一路走来,他们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康辉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世界周刊》的主持人;
李梓萌,同样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曾主持<<文化报道>>、<<国际时讯>>节目,也算是一位主持“老手”了。一路走来,他们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可为什么一出现在《新闻联播》中,就会变得如此紧张而拘束呢?
原因似乎亦不能完全归结于新主播“候选人”本身,而是在《新闻联播》这一“名牌栏目”(暂且如此称之)本身。
因为——《新闻联播》,在观众心目中它似乎已经完全属于邢质斌、罗京了……
因为——《新闻联播》,在观众心目中它似乎已经完全属于邢质斌、罗京了……
我们知道,人们的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再改变的。
对《新闻联播》的主持,一旦观众已经认可和习惯了邢质斌、罗京,那么,即使“后来者”在诸多方面都强于邢质斌、罗京,可一站在《新闻联播》这一特定的原本已“属于”邢质斌、罗京的“领地”上时,“后来者”所有强于邢质斌、罗京的地方,便会在观众心理上已有的不由自主的“排他性”中无情地被消解。而“后来者”身上一些不足于邢质斌、罗京的地方则在观众的这种“习惯”性中加倍地放大。
对《新闻联播》的主持,一旦观众已经认可和习惯了邢质斌、罗京,那么,即使“后来者”在诸多方面都强于邢质斌、罗京,可一站在《新闻联播》这一特定的原本已“属于”邢质斌、罗京的“领地”上时,“后来者”所有强于邢质斌、罗京的地方,便会在观众心理上已有的不由自主的“排他性”中无情地被消解。而“后来者”身上一些不足于邢质斌、罗京的地方则在观众的这种“习惯”性中加倍地放大。
这就如同一位歌手成功地唱过的一首歌一样!
那首歌从他唱成功那天起,别人便再也无法替代了。
老狼的《同桌的你》,换一个人唱,也许在歌迷的耳边就成了“同桌的他”。
庞龙的《两只蝴蝶》,你别人嗓音再好,你唱的《两只蝴蝶》也不会再是庞龙的《两只蝴蝶》。
《新闻联播》一直未换主播,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老狼的《同桌的你》,换一个人唱,也许在歌迷的耳边就成了“同桌的他”。
庞龙的《两只蝴蝶》,你别人嗓音再好,你唱的《两只蝴蝶》也不会再是庞龙的《两只蝴蝶》。
《新闻联播》一直未换主播,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是康辉的素质不高吗?不是!是李梓萌的气质不好吗?也不是。
不该的是,他们不该再来那原本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属于”邢质斌、罗京的《新闻联播》。
也许换个《要闻联播》什么的新栏目,观众们或许会接受他们……这又像是写古诗词一样,今人古诗词写得再好,也许再也不会高于那早已达到顶峰的唐诗宋词了。
不该的是,他们不该再来那原本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属于”邢质斌、罗京的《新闻联播》。
也许换个《要闻联播》什么的新栏目,观众们或许会接受他们……这又像是写古诗词一样,今人古诗词写得再好,也许再也不会高于那早已达到顶峰的唐诗宋词了。
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原主播(主持人)的离去,同时带来的将是原主播(主持人)所主持的“名牌栏目”的危机和“形象”的消解。
这道理很简单,对于一个栏目,原主播(主持人)主持的如果不成功(或者说不那么特别地成功),那么,你换人也好,不换人也罢,人们不会有多么大的关注和反响,对此,新任主持人并无多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而原主持人一旦把所主持的栏目主持得近乎完美无缺的地步、业已形成“名牌栏目”,这时的“后来者”似乎就不再会以一种
“平常心”来潇洒地接任了。
这份“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不完全是“后来者”自身造成的,而是原主持人的“过份”成功和观众们的“习惯”认可带来的。
这份“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不完全是“后来者”自身造成的,而是原主持人的“过份”成功和观众们的“习惯”认可带来的。
原主持人的成功、“名牌栏目”的形成及观众的“习惯”认可三者共同的“排他性”,给“名牌栏目”主持人的易人,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困难和失败。
这使得“后来者”们尚未“上栏”主持之前,便已注定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结束的后果了。
这使得“后来者”们尚未“上栏”主持之前,便已注定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结束的后果了。
看来,成功栏目特别是“名牌栏目”的主持人要易人的话,是一个不能再难的难题了。
如果易人,栏目的名称和内容亦应随之更换方是可行。
如果易人,栏目的名称和内容亦应随之更换方是可行。
或许,这里面会有一个什么“主持易人”的艺术规律可寻呢。
《新闻联播》增加新主持人的结果终究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后一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