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履中蹈和

(2013-05-03 20:09:08)
标签:

杂谈

分类: 狐言乱语

若干年前游山陕会馆并没有看到大门外南北小门上“履中”和“蹈和”之浅雕字迹。当时年少,怀着到此地一游的好奇,同时感慨那些门窗梁柱的雕镂画刻,那奇特的飞檐走壁的建筑,以及那厚重的却不能完全理解的历史。虽然在那之后的若干年里我不止一次的从山陕会馆前经过,竟然都不曾注意那两组字体的存在。一次偶然与朋友谈话,他谈及某日邀请自山西来洽谈业务伙伴一游会馆,向业务伙伴讲述“履中”和“蹈和”之含义,使我为之一震。之后再访,果见南北小门的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

“履中蹈和”出自汉焦赣《易林蛊之兑》:含和履中,国无灾殃。 刘向《说苑修文》:彼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单字释义,则:履是实行;蹈是遵循,合之就是《中庸》所主张的“致中和”。这里所说的“中”,就是儒家所主张的“中庸”,即无过无不及,恰如其分;“和”,就是和谐; “致中和”,就是在追求适度中实现和谐。然都知道,商场如战场,但凡有业务所在便有竞争所在,便有争执所在。1743年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兴建此会馆时,想必是费了神的,不然在殿内供了孔圣人与关云长不说,还在这门楣之上雕了这等字眼。

  俗话说行有行规,家有家法,万般行业要的便是个中和。坚持履中、蹈和,则人人各安其道,各就其位,万般行业自然会财气旺盛,广纳四方财源。查阅资料得,但凡各地有山陕会馆者,或在门上雕刻“履中”、蹈和“,或者挂匾一方于醒目之处,即便不挂不刻者,看那大殿所供孔夫子与关云长,同样彰显这商界经营理念了;而此种理念,如现代企业中的文化理念一般,诸多企业的经营之道秉承着一个“诚”字,诚信打下四方,以“诚”立足这商业之林。文武兴邦兴城亦兴业,传统道德目的就在于求的一个”和“,家和万事兴,平民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何况精明的商家;看那有名望的晋商,或在家院或者商楼总有一处书匾上挂履中蹈和,警示自己,教导后人,持中致和,家业兴旺。

 春秋更迭,物换星称,当年那门楣上的“履中蹈和”不仅成为厚重的历史一页,更成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教育着世人,无论做事做人,躬行中庸之道,遵循谦和之道,方可走的沉稳、坚定、踏实、高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