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网受访小记
作者:月下泛舟 2010-05-26 22:42:17
时间:5月24日下午三点半。
地点:总政治部全军政治工作网演播室。
人员:主持人赵红,二炮文化总站站长高翔,二炮青海文化分站站长任文平,网友代表月下泛舟。
主持人大约提了15个问题,涉及到二炮救援工作的始末,在玉树所遇到的困难,发生的感人事迹,跟藏族同胞的交往情况,文化宣传所达到的效果,这次活动对今后的启示等等。这些大都由高翔站长和任文平站长回答。
针对网友所提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凭印象写的,与原话肯定有出入,意思是不错的。)
1、怎么看到玉树日记的?怎么跟二炮文化站联系上的?
答:百度到的。因为那几天派派上到处都是玉树的文字,但大都是口号式的诗歌,一开始灾难呈现,接着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走向明天。这样的文字也感人,但过后人家没印象,记不住。本人也不适合读这一类文字。我就想有没有实实在是的救援故事。就在这样的心态下,我百度到了昂文拉错的故事。作为一个教师,一下就被这个故事抓住了,24日晚上11点看到的,很感动。25日早上起来就决定读。26日早上发布这一则朗诵。26日早上到了群里,我们的头儿独语觉得这个日记很感人,就打算很认真地组织大家有计划地来读,分工协作,参与者一共9人。打算高站长写多少,我们读多少。不料28日他们就回来了,一些没领到任务的朋友还很遗憾。
2、怎么想到为玉树日记配音的?
我本人原先只想选择几篇读一下,昂文拉错的故事是最先打动我的,可能是做教师的,看见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二炮战士对她的无私帮助,都促使我想把这个故事宣讲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抗震救灾中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决定读出来——几乎就是一瞬间的的事情,后来,在群里,大家一合计,都觉得,作为朗诵爱好者,我们能用声音传递一点对玉树同胞的关切,能用声音给救援战士一点鼓励,这一点微薄的事情,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我们除了捐款外,仅能做的事情了。然后独语就把大家组织起来,决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辟专栏专门制作玉树日记。
3、你印象最深的日记有哪几篇?有哪些故事特别打动你?
我说了三件事,一是吃不好睡不好,服务却很好;二声高海华抢救禅古寺的藏文化遗产;三是一个藏族老人在废墟上为高站长献哈达。
4、听了你们的介绍,很愿意知道你们朗诵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可以找到吗?
我们的朗诵地盘,大多数人都在派派网上。百度派派+网名,比如“派派+慧眼观天下”就可以找到慧眼的地盘……
5、月下泛舟,听说你是一个中学教师,你在课堂上会为学生讲述玉树的故事吗?渗透国防教育吗?如果有机会让你和二炮官兵一起奔赴玉树抗震救灾现场,你愿意吗?
我宣讲的,我是语文老师,每节课开始又15分钟时间是给学生读讲的,他们自己也有人读关于玉树的文字。学生,尤其是男生,很向往部队,对军人很崇敬,他们很愿意报效祖国。
如果有机会,我当然愿意和官兵们奔赴救灾前沿,(笑)只是这个想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有,我万分荣幸,十二分愿意,真的!另,我觉得,也不需要一定要灾难发生了再去救援,就如平时,我也愿意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去支教。我们学校就有人去山西陕西(延安)支教的,不过人家去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不到我(笑)。我甚至想过,等我退休了,去这些地方做几年义工,我都愿意。
这中间不知道在那一个环节,我着重提到——我更正主持人的一个说法,读玉树日记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接着我着重介绍了独语,慧眼、润物、一舟、托尼这几个人,汗颜,我只对这几个朋友有浅薄的了解。
最后讲一句题外话,我因为玉树日记二加入朗诵爱好者团队,也感到很荣幸。能代表大家去参加这次采访,更少莫大的荣幸。
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愿我们在朗诵的路途上,甚至在人生的路途上,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