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蟹黄汤包

(2010-04-23 22:21: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快乐生活

 

蟹黄汤包

    家乡的蟹黄汤包,即便是美食家亦不能尽道其妙。它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其它包子相比,有其独特个性。一是制作,二是吃法

 

汤包汤是包在里面的。制作起来工序有十几道之多。首先是取猪蹄蹄髈的厚皮,切细,文火煨一夜,至猪皮完全溶入汤中,再冷却成为透明果冻一般的胶状物。其二是选用鲜活而硬实的大蟹,取其蟹黄和剁碎的猪腿心肉,熬好的鸡汁、姜丁、蒜末一起放入猪皮熬成的胶冻内拌匀。待它在汤包里蒸熟之后,那脂膏浓厚的胶冻便溶为汤汁了。这其三是汤包的皮也是一点马虎不得,必须用上等的精白面粉,揉、捏上劲之后,饼赶成一片片极薄绝圆的面皮,这比不得一般做馒头,它要求厚薄非常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因为只要有一点此厚彼薄,那必定是汤包漏汁破皮之处。至于最后一道工序——包汤包,更需有熟练操作技术的老师傅才能胜任。每一动作无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的轻、柔、均匀。唯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一只只汤包蒸熟之后,直至送人口中,能完好无损。 
   
   
   
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上面的折皱细巧均匀,整个儿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之即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至于吃汤包更需要一点技巧。那就是吃汤包的十二字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现在又加一句“最后一扫光。”一般来说,是用三只指尖撮住那汤包上面的折皱,小心翼翼地轻轻拎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里,然后低下头凑近去,在汤包的上方用齿尖细细咬破一点小孔,再从那小孔里缓缓地吸吮汤汁,这是因为汤包皮薄且嫩,汁丰又烫,稍一不慎,皮破汤漏,也就不成汤包了。所以品尝汤包不仅是美食的享受,还有些竞技的味儿。 
    
   
汤包皮薄、卤足、馅足、味鲜;需现做、现蒸、现吃。其原料讲究、品质上乘、口味天然、无与伦比,历来为南北名流雅士所推崇。食客赞之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品蟹黄包。如此,吃汤包便蕴含着一份独特的情趣,一种无可替代的韵味。 
   
   
写于2002/01/01 2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