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斗坪的由来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鄂西南(宜昌市、恩施州) |
三峡大坝旅游区
占地面积15.28平方千米,景点包括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等。
其中坛子岭景点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整个园区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主要由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坛子岭观景台等景观。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85观景点: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坝雄姿,同时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截流纪念园:是以三峡工程截流为主题,集游览、科普、表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国内首个以水利工程为主题的纪念园。有截流纪事墙、截流再现、大型机械设备广场、定江石山、大型生态演艺广场、骨料拦墙、亲水吧等十几个景观。
双线五级船闸: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全长6442米,宽300米,上下游水位总落差113米,共拥有2条航道、5个梯级、10个闸室,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三峡人家
位于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属峡谷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以“三峡人家”为主题形象,以三峡地区奇美俊秀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集观光、休闲、会议、科考、漂流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一体。在构造上属于著名的地质褶皱带“黄陵斜坡”,有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绵延约5000米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
景区自然风景秀丽,地貌景观丰富,素有“弯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的美誉。主要景观有石令牌、灯影石、灯影洞、明月湾、蛤蟆泉、石牌抗战纪念碑等。
灯影石:石牌南岸的马牙山上的4块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生动形象。每当夕霞晚照,从江上远望,极似三峡古老灯影戏中的人物,故名灯影石。
明月湾: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忽然向左急转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故名明月湾。因在三峡中流向变化最大,被誉为“长江三峡第一湾”。
蛤蟆泉:灯影峡南岸,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被“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四泉”。
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
属峡谷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东起葛洲坝,西至三峡大坝,总面积142平方千米。景区属长江三峡的一部分,峡谷景观系由于7000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3000—4000万年以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引起山地抬升和河流的长期溯源侵蚀其同作用而形成。其前身为“平湖风景区”,后更改为现名。景区山峰雄壮,洞穴神奇,瀑布秀美,同时还融巴楚文化、大禹文化、诗词文化、三国文化为一体。景区内进一步分为6个次一级分区:仙人溪生态旅游区、三峡南津关文化旅游区、下牢溪民俗旅游区、西陵峡快乐谷康乐运动区、桃花村农业旅游区和嫘祖庙嫘祖文化旅游区。
嫘祖殿: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7.27平方米,殿高26.53米。明两层,暗四层,多层重檐,黄瓦白墙,角刺云天,24组风铃随风飘动,传响天外。
桃花村:又名昭君园,主要有桃花溪瀑布、狮身人面石、思乡桥、昭君渡、桃花鱼馆、滴水亭等多处景点。种有桃树8000多株,品种繁多,达50余种。
白马洞:由白马洞广场、长江三峡起始点纪念台和白马洞3部分组成。乘船200米入洞,可观雾迷津渡、白马匿踪、琼阁仙音等40余处景点。
仙人溪:全长6.8公里。溪涧植被茂密,树种2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8%左右。主要景点有四大瀑布、四大深潭、巴人岩屋和船工人家等。
下牢溪:全长26.7公里。主要景点有一线天、宝塔峰、狮子山、龙王洞、下牢溪漂流、下牢溪天然浴场等。
黄陵庙
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黄陵庙村的长江南岸边。传始建于汉,名黄牛庙(又称黄牛灵应庙),祀黄牛神,传为纪念黄牛曾助大禹开山治水的功绩而修建的。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复建,名黄牛洞。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祀禹王,改今名。来源于宋欧阳修任夷陵(今宜昌)县令时,只信禹王开山之功,不信神牛触石之说,故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现存禹王殿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一说正德五年即1510年)所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现存建筑群占地面积20980平方米,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由山门、禹王殿、屈原殿、祖师殿(亦称佛爷殿)构成一条中轴线,分别建在逐次升高的四个平台上(相距高度约2米)。主要景观有山门、禹王殿、诸葛铁树、黄牛神像、清代明居、武侯祠、治水博物馆、玉皇阁、放生池、黄牛泉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湾老屋
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年间(1820-1850年)扩建。老屋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平面布局。占地面积916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面阔通宽46.24米,进深19.8米,纵深两进,横连十一屋,共有七个天井。青瓦屋面,门框为青石打磨,进大门依次为木隔墙、左右两门、前厅、天井、正堂、后屋。1939~1945年,抗战时期这里曾作为三十军江防总指挥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把刀”景区
位于三斗坪镇南沱村境内,距三峡大坝下游10千米处,因酷似传说中神牛开江的三把神剑,并排耸立,寒光逼目,巍峨壮观,故而得名“三把刀”。在“三把刀”山腰中,有三大天然溶洞,其中一洞高30米,宽6米,洞深约180米。溶洞保存完好,多钟乳石,奇特景致堪称“一绝”。
前一篇:枣阳:璩湾地名的由来
后一篇:宜昌:古风古韵的杨家湾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