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鲜为人知的瓦仓秋收暴动
(2015-10-18 10:07:36)
瓦仓秋收暴动遗址位于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
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决定组织秋收暴动后,鄂西特委(书记张计储)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决定以地处当阳、远安、荆门、南漳4县边界地带的瓦仓地区(原属当阳县,称瓦沧)为中心,以北乡(今远安旧县石桥坪一带)为大本营,举行武装起义。9月7日,中共当阳县委成立了瓦仓起义指挥部,李超然任总指挥,汪效禹任副总指挥。9月14日,鄂西秋收暴动的第一枪打响。当夜,汪效禹率瓦仓农民自卫团(团长汪效禹。下辖三个营,汪文化、黄冠伯、李时新分任营长,计1600人)一举攻克了石马槽团防局(团总汪和廷),拘捕了80名士绅和官吏,并将其中的30多人处决。15日,在当阳县庙前傅家祠堂(今庙前镇石马槽村马槽堰)成立了瓦仓区工农革命政府(不久改为瓦仓区苏维埃政府),傅殿云任主席。与此同时,紧邻瓦仓的远安南乡(今远安花林寺镇、当阳清溪镇一带)也发生了暴动,随后南漳、荆门等周边地区也纷纷响应。11月,在南乡(今属远安花林寺镇)三孔村李树湾,组建工农革命军鄂西挺进大队,汪文化任大队长,黄冠伯任政治指导员,形成了以瓦仓为中心的根据地,面积1500平方千米。
瓦仓暴动引起了当阳、远安、南漳、荆门等县政府的恐慌,当阳士绅曹静佛纠集四县团防进行镇压。为保存革命力量,汪效禹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于10月21日开始分散突围。突围中,汪效禹遇害。11月撤离至远安南乡的自卫团近百人在此成立“工农革命军鄂西挺进大队”(1928年10月改建为荆当游击第一大队),汪文化任大队长,黄冠柏任副大队长,并于1928年初返回瓦仓区老观窝一带,占据老观窝祠堂岗进行割据。不久国民党湖北清乡督办公署派遣第2独立旅第3团来当阳、远安等地围剿农民武装,鄂西挺进大队遂于祠堂岗、涂家寨一带凭险与之对峙。5月17日,涂家寨战斗一役失利,所部在黄冠柏等人带领下被迫转移到南(漳)远(安)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瓦仓暴动失败。
瓦仓起义是鄂西地区秋收暴动中声势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暴动(达八个多月之久),在鄂西革命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据1990版《远安县志》记载,1926年9月,宜昌地区第一个农民自卫团在远安建立;1927年9月,举行了威震鄂西的瓦仓起义,建立了宜昌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和宜昌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鄂西挺进大队,是荆当远、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陈海涛、李时鲜、汪效禹等355位先烈壮烈牺牲。为纪念瓦仓暴动中牺牲的革命先烈,1987年远安政府在今茅坪场镇瓦仓村修建“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2001年曾修缮。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烈士碑高14米,为远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当阳市庙前镇也建有瓦仓起义革命烈士陵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