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凤:摆手舞发源地百福司古镇

(2014-06-20 19:28:15)
标签:

文化

分类: 鄂西南(宜昌市、恩施州)

http://upload.df.cnhubei.com/2014/0527/1401182583826.jpg

                 百福司镇            资料图片   

   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距县城39千米。
   百福司镇历史悠久。古属巴楚之地,明清两代曾是卯洞安抚使司、百户长官司、漫水宣抚司三土司辖地。其中以明清时期向姓土司辖地“百户长官司”命名,百户长官司简称百户司,后讹为百福司,因“户”与“福”谐音之故。1984年设镇。百福司又名卯洞,据康熙年间《卯洞司志》载,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抚使,镇守边夷,几百年来承袭土司制度,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土司制度,设智乐里(漫水司)、勇敬里(百户司)和仁育里(卯峒司)。向姓土司从明代开始,一分为三,世袭统治了400年,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其中百户长官司遗址在今百福司镇南河村,土司自明初向麦始。其世系为向麦—向铁—向坐海乐俾—向刺送—向夕—向成—向仲仁—向汉—向贡—向柱远—向金銮—向国治—向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末代土司徙孝感县封赏千总,后世世袭。今南河村存向金銮墓,向金銮墓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死后谥武略将军。
  百福司是酉水(洞庭湖水系沅江支流,古称酉溪)三大古镇(湖南里耶、王村即芙蓉镇)之一,昔日为鄂湘川边区货物集散地,清末已形成水路总埠。集镇建在酉水河左岸,其中镇上最繁华的两条街叫前街和后街,统称下街。清道光年间,后街曾建有三十六步石阶梯,故下街现已改称三十六步街,原是码头旧址,当地特产金丝桐油、木材外运及和川盐转运都要从这里走水路,顺酉水而下,流沅江、汇洞庭,入长江,抵江浙一带。明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时任湖南辰州府(今怀化市沅陵县)同知徐珊奉命赴来凤县卯洞采伐楠木,在此期间创作了《卯洞集》,记述了鄂西风物。老街现存道光二十年(1840年)立下的两块石碑和一栋保存尚好的张氏大院古屋。其中两块卯洞永定油行章程碑镶嵌在下街一居民住宅墙壁上,呈对称状分布的石碑,碑体完好,字迹清晰。刻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碑文规定了桐油收购价格、质量要求等。张氏大院房子共两层三进,雕栏花窗,四方天井,临街是一排商铺门面。码头对面悬崖上建有“观音阁”。始建于1736年(清乾隆十年)桂林书院在百福司镇前街,因院四周桂花树甚多,故名。
   百福司镇是来凤县土家族重要集居地之一,彭、田、向氏等土家族人世居其地,民族文化积淀丰厚,是土家族摆手舞、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发源地之一,为国家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舍巴日”、“舍巴格痴”或“舍巴巴”。《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即古时巴人战争前的舞蹈,逐步演变为以农业生产、生活场面、土家族反抗外域入侵等动作为主的摆手舞。据同治本《来凤县志》卷三十二转载《湖广通志》记载说: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此为摆手舞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摆手舞的基本风格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重拍时)”。共有9种套路,包括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动作或粗犷、豪迈,或柔美、婉转,鼓声更是节奏鲜明,主要是对村民们薅草、插秧、推磨、挑水等生产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土家人勤劳朴实、乐观豪放的特质。2006年来凤摆手舞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距百福司镇15千米的舍米湖是土家族摆手舞的发祥地。舍米湖村民以彭姓土家族居多,占90%以上。据传先祖从江西吉安彭家湾迁来的,清嘉靖年间迁今湖南龙山县(属保靖宣慰司管辖的大喇司)繁衍生息,后又迁来凤县百福司,因为怕水淹,才搬到舍米湖山坡上。(另一说唐末迁居此地,先祖为彭相龙。)
  舍米湖村的标志性建筑莫过于寨西南山坡的摆手堂。舍米湖摆手堂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道光、同治年间维修,1933年,彭家女婿张汉清出资塑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人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摆手堂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摆手堂”。
    摆手堂占地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石木结构,座北朝南,呈长方形,周围用山石砌筑院墙,三面围墙周长66.22米,堂前坪坝宽13.85米,长26.52米。大门位于院墙前方正中,略呈牌坊状,两边立柱和横楣都是长柱形条石,门楣顶部雕砌元宝状石雕,立柱与横楣接榫处各镶半月形石牙一块。门前阶梯两旁各立一石鼓,大门与神堂之间是一条石铺甬道,位于院落的中线,左侧有一耳门,两门前均有阶梯。神堂的外墙壁由石块砌成,里面是木结构建筑,原为一间,后分为三间,正殿正中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两旁供奉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神堂外三面围墙上面的四个角各端放有一个石香炉,院落正中有一个大杉树,沿围墙有五棵松柏。堂内立有石碑三块,一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残碑,系彭泽高募集钱银维修房屋的记载。一为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十五日“万古不朽”石碑,嵌刻有维修人彭启鳌、陈惟贵之名;第三块为一九八二年六月“万古千秋”石碑。此外,还有两次修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彭家女婿张汉清出资,请匠人雕饰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的全身像;1982年7月9日,来凤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摆手堂,屋基后退3米,加修4柱牌坊一座,中间两柱各有一条金龙盘柱而上,牌坊上有“摆手堂”3个凸起的大字。修整后的摆手堂为石木结构,有房屋三间,宽11.22米,进深5米,内设神龛一座,神龛后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的全身像;房前一平坝,为摆手场地,长26.52米,宽11.22米;四周用青石板筑了一道围墙,大门设在南面,东边开一侧门。为恩施州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百福司镇土家美食街位于集镇凉水井旁,占地72亩,街长1080米,街头假山设计为“福”字造型;街心为4.5米宽的景观小溪;街道两旁按土家吊脚楼群设计,主要经营土家族有名的油茶汤、土腊肉、米豆腐、糍粑等特色美食。集饮食、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


知识链接           
一.卯洞油行章程碑
  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共二块,尺寸内容均相同,立于清道光二十年。碑首刻“卯峒油行永定章程”八个大字,碑文曰:“从来牙行之设,原以上裕国课,下便商民。启日中之市,定贸易之规,是以汉镇等处大小埠头,皆依牙行为依归。因地制宜,原以有益商贾,而便民也。切卯洞地虽偏僻,三省连接,水陆总埠,土产桐油,肩挑背负,远近咸集。尤恐乡愚有油上街出卖,防有枯脚、水渣等弊,为害客商,有亏成本。所以,凭行经理稽查,清除弊端。定以桐油每篓七十五斤收领,用钱廾四文,不敢有二。......”          
二.李勖《来凤县志﹒土司志》卷二十七
1.卯峒安抚司世系
向贵什——喇喏——那吾——大踵——龙——景春——政——明辅——位——同廷——南——子坤——子藩——舜
向贵什,系出将军向宠。蜀汉时,分镇荆南,历传至元,世授军民宣抚使。明初,以兵三千从中山王徐达扫除群雄。洪武六年(1373年),仍授世袭军民宣抚使,赐工字七号银印一颗。
向喇喏,贵什子。永乐七年(1409年)袭。随贡方物。成祖以其勤政兴学,抚绥有道,加授抚夷将军,御赐书一函。历任二十二年。
向那吾,喇喏子。正统元年(1436年)袭。四年,调征两广,率胞弟向佥俾、向落俾等,攻贵州崖,连破虎头关、飞云寨。贼平,赐蟒衣;向佥俾给总理劄付;向落俾给佥事冠带、劄付。历任二十二年。
向大踵,那吾子。天顺二年(1458年)袭。六年,调征贵州苗有功,赐节钺。七年,加飞鱼服色。历任三十三年。
向龙,大踵子。弘治四年(1491年)袭。五年,调征镇南及桑植叛逆白止俾,率总理向仁等破之,授提督川湖沿边军务,授向仁锦衣指挥使。历任四十一年。
向景春,龙子,嘉靖十一年(1532年)袭。朝贡二次。历任十六年。以目瞽,子政替袭。
向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调征镇竿篁叛苗。政时年十五岁,智勇绝伦,以父目瞽,慨然代行,至即取回堡乌牌等处,屯兵谷口。除夕之前夜,乘黑雾,用计攻破老老菜溪苗寨,斩获无算。巡抚姜、将军李以景春目瞽,题请政袭职。继办皇木,得旨嘉奖。四十年,调征广东瑶僮,拔罗凤、仙合二寨,磔贼着莫拉布哈番于军前,遂定其地,赐云龙黄丝纻。历任二十年。
向明辅,政子。,隆庆二十六年(1547年)袭。时金峒司舍人覃璧,杀本官覃玺及陶指挥以下,夺印叛命。四年,调明辅追剿,以计杀其悍将蓝牯牛,乘胜攻破壶瓶口、假角山、女儿寨,直岛悔寨,活捉覃璧,斩之。授总兵官,赐仁字八号总兵印一颗,历任三十年。
向位,明辅子,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袭,历任二十五年。
向同廷,位子,崇祯年间袭。时遭流贼侵扰,同廷率兵堵御,国朝初,仍袭职如故,时百户向蒿为乱,永顺助之,三寇老司城,两寇天井坝,力不能敌,乃割凉水井、下乘车之地与和。而新寨等处亦叛,历任二十一年,卒于顺治九年(1652年)。司中政务,悉委二府代理。二府者,同廷之弟明廷也。
向南,同廷子,幼随母冉太夫人避乱于酉阳司之平难三坝,司中政务,皆决于明廷。康熙四年(1665年),回司仍袭职,历任二十二年。
向子坤,南子,康熙三十年(1691年)袭。时各遵王化,侵并稍靖,乃迁居水护坪,改为新司城,立衙署,修民房,安抚百姓,历任十七年。
向舜,坤子,坤卒时,舜幼不能袭替。大宪命子坤弟子藩暂行护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舜已成立,承袭。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徙孝感县安插世袭千总。
2.漫水宣抚司世系
向宗烈——墨铁送——金——洪化——琼——国泰——正乾——延富
向宗烈,世袭安抚使,与卯峒、百户司同宗。明太祖时,同荆南十八土司换印信,各司其土。
向墨铁送,宗烈子,袭。
向金,墨铁送子,袭。
向洪化,金子,袭。
向琼,洪化子,袭。
向国泰,琼子,袭。国初,袭如故。
向正乾,国泰子,袭。
向廷富,正乾子,袭。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徙孝感县安插世袭千总,后升守备。廷富卒,子国相袭。国相卒,无子,弟国栋子正魁袭,以功升马营墩都司。
3.百户长官司世系
向麦——铁——坐海乐俾——刺送——夕——成——仲仁——汉——贡——柱远——金銮——国治——权
向麦,洪武初入贡,随奉征调有功,授宣抚使。三年,授正路先锋,给领土司印信敕札。
向铁,麦子,袭。
向坐海乐俾,铁子,袭。
向剌送,乐俾子,袭。
向夕,剌送子,袭。
向成,夕子,袭。平麻阳,赐鼓、鼎。
向仲仁,成子,袭。
向汉,仲仁子,袭。
向贡,汉子,袭。万历二十八年,播州杨应龙兄弟不靖,奉命征剿有功。
向柱远,一名柱,袭。天启二年,调征水西贼,摧锋挫锐,一往无前,授副总兵。
向金銮,柱远子,袭。国初,袭如故。
向国治,金銮子,袭。
向权,国治子,袭。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徙孝感县安插世袭千总。卒,子世玺袭。卒,子振纲袭。卒,弟振铨袭。
三.来凤土司   
  来凤在五代时期,属羁縻感化州,羁麻州县的土官凡得到朝廷的认可,便可世袭,自后逐步演化为土司制度。到明代,土司制度进一步发展,逐步完善,在来凤境内先后建立七土司,实行长达数百年,对土家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散毛宣抚司
据《覃氏族谱》记载,覃墨来送为其始官之祖。宋仁宗时,覃野毛任宣抚使职,自此以下,覃氏得以世掌其职。但自宋至元朝,覃氏承袭者见于史载较零乱,宋有覃文猛、覃汝先、覃伯坚、覃谱绪等,元有勾答什用被授以蛮夷长官,覃顺为散毛峒主,覃全在为散毛、誓厓军民宣抚使司宣抚使,,覃野旺为散毛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因向天富叛乱,散毛司被废。永乐年间又复设,但降为长官司,旋升安抚司,以覃友谅执掌,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的翔凤镇、三胡乡、以及绿水乡的茅坝、上寨、龙咀一带,司治设在今三胡乡猴栗堡(即老司城),现存部分城基和水井。
大旺安抚司
田驴蹄什用元代任大旺安抚使,为其司立之始。其地域相当于现在大河镇社潭溪河以西以及老峡河以南的旧司镇一带。司治先后设在现旧司集镇和旧司黄土。
东流蛮夷长官司
为清朝田氏土司世居地。其地域相当于现旧司镇东流坝、革勒车镇的革勒、太平、文坪、鼓架以及现翔凤镇的尚家洞、马鬃岭一带地。司治设在现旧司乡东流司大岩村。
腊壁蛮夷长官司
元代曾升为安抚司,明初仍袭元制,后因蛮乱而被废。永乐四年,复立时降为长官司,颁给湖字三百一十八号铜印。清仍为长官司,颁康字一千八百一十六号印信。其司自田大旺为首任。其地域相当于现老峡河以北的旧司镇辖区、社潭溪河以东的大河镇辖区以及革勒车镇的高山一带。司治先后设在现旧司镇水田腊壁司村。
卯洞安抚司
土司自元末向贵什始。雍正十三年(1735年)向舜纳土归流,以其地入来凤县。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百福司镇的河东、枫洞、高洞、安抚司、观音坪、荆竹和绿水镇的五台等地,司治先后设在今百福司的天井坝、怯道河、坟山坝。
漫水宣抚司
土司自明初向宗烈始。雍正十三年(1735年)向庭富纳土归流,以其地入今来凤县。其地域相当于现在漫水镇的兴隆、鱼塘、漫水、三坝、洗车等地,司治设在今宣抚堡。
百户长官司
土司自明初向麦始。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百福司的观音坪、荆竹枫洞、河东一带,司治先后设在今百福司镇的拦河和百福司。
湖广总督迈柱在湘鄂西推行“改土归流”自1732年始,1735年结束。当时湘鄂西改土归流斗争极为复杂,湖北按察使王柔建议迈柱“剿抚兼施、恩威并用”,并首先对势力强大的容美土司“施以武力”,迫使其他土司顺服朝廷。容美土司不服朝廷之举,在万全洞自杀。734年底,田家湾先祖、第十七代土司王田光祖联合十五土司,顺应历史潮流,呈请接受朝廷招安。湖广总督迈柱接到呈请后,立即上奏清廷。鄂西原有土司管辖的领地,改为府州县建制。朝廷对末代土司王按当时管辖范围的大小封赏千总、把总等职衔,允许后世沿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