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承载岁月沧桑的江夏古桥
(2013-07-02 18:25: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武汉市 |
南桥
位于江夏区山坡乡陈六村大屋饶湾。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曾加以修葺。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36.7米,桥面中间宽6.3米,两端宽7.4米,桥拱跨度为6.9米。桥身以红沙条石砌筑,糯米石灰浆勾缝,桥面为大块青石板铺墁。桥身中部用黄土及碎石块填实,桥顶用红砂石板铺砌成路面。此桥劵顶中部由南向北阴刻有“至正九年已丑春江夏南桥——力鼎”,一行十三字,楷书;桥西头南面镶嵌一块“康熙三十六年”青石碑。据大屋饶村《饶氏宗谱》记载该桥为元代当地富户饶东山出资修建。是武汉市现存最早且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古桥。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港桥
位于江夏区纸坊街道林港村。系单孔半弧形石拱桥,用青条石及少量红砂石砌筑。全长18.6米,中宽4.55米,南端宽8.5米,北端宽6.5米,跨度6.8米。桥用青条石砌建,间夹有少量的红砂石。桥上立清代以来的八块碑刻,其中有一块康熙十七年所刻,记修桥者系雷化龙,另些碑刻均为捐款人姓名及钱两的铭文字。为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村桥
位于江夏区豹澥镇新保村李扣子湾西约150米的河港上。桥系单孔石拱桥,均用红砂石修建。桥全长12米,宽4-4.6米,跨度4.5米。桥顶两侧面均刻有“嘉庆九年(1804年)修,众姓合修”铭文。
桥头李古桥
位于江夏区流芳街牌楼舒村。此桥系单孔半弧形砖石拱桥,是区境内唯一的一座砖石结构的古桥。全长14.2米,宽12.8米,跨度3.2米。桥侧壁及桥面均用石块砌建,内拱用大青灰砖砌筑,共有六层,桥基为青石块修建。此桥是明代楚王府通往江夏龙泉山明楚王陵园御道上的一座官桥。为江夏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山三眼桥
位于江夏区纸坊街道狮子山村。桥系三孔石拱桥,全用青条石砌建,间夹有少量的红砂石。桥长36米,桥面中宽5.1米,两端面宽5.2米;中孔跨度4.3米;侧孔跨度3.2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桥东西两端侧面各建有“八”字形的挡水墙,并且在桥墩两边各建有挡水墙柱。据该村《王氏宗谱》记载:桥系清代当地一个叫王金川的翰林官督办兴建。
熊家桥
位于乌龙泉街道境内。桥系三孔石平梁桥,全用青条石砌建。桥长10.5米,面宽1.8米,面厚0.3米,中孔宽2.6米,侧孔宽1.44米,桥墩宽4米。桥东西两侧用青石块砌成“八”字形挡水墙,长度达3.6米。是江夏目前仅存的一座双墩平梁式三孔桥。建造年代为清代。
青莲庵桥
位于江夏区郑店街道境内。此桥系双孔石梁桥,主要用花岗岩麻石砌建,间砌少许的红砂石。桥长17.2米、宽3.6米、单孔间距2.8米,总跨度8.7米。建造年代为清代。
马家桥
位于江夏区郑店街道莲花桥村马家湾。桥系单孔石梁桥,全用青条石砌建。桥长3.85米、宽1.35米。建造年代为清代。
熊骆佘湾小桥
位于江夏区湖泗镇海洋村熊骆佘湾。桥系单孔砖桥,系长30厘米、宽19厘米、厚9厘米的青灰砖砌建。桥长6米、宽2米、跨度3.4米。因此桥不大,故名。
秦家桥
位于江夏区山坡乡园丰村。因以当地秦姓人出资为主得名。桥长10米、宽2.88米、跨度3.6米,系清代古石拱桥。
官山叶桥
位于湖泗街。系单孔石桥,全用红砂石修建,主体结构保存较完好,为清代桥梁。
新市铺桥
位于湖泗街。原桥拱及墙体均用十分规整的青条石修建,原桥侧面墙体因毁用碎石修补,年代为晚清至民国。
三眼桥
位于乌龙泉街任中坝湾。是三孔结构的平梁桥,桥面用六块长条石三排并列平铺,桥长12.5米,推测为明清时期建造。
五里界高桥
用青石条及少量的红砂石砌建,桥整体保存完好。
知识链接
一.江夏区古桥
南 桥
灵港桥纸坊街道林港村灵港桥湾
桥头李古桥 流芳街道牌楼舒村桥头李湾 单孔砖石拱桥
程子桥
五枫桥金口街道
曾家桥郑店街道劳一村
余家桥郑店街道劳一村
叶家桥郑店街道劳一村
枫树桥郑店街道劳四村
烂泥田桥郑店街道崇林村
狮子桥郑店街道黄质村
青莲庵桥郑店街道青莲庵村
张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