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qbys.10yan.com/Files/jpxs/201012516380981.jpg
绿松石 资料图片
郧县特产除我们所熟知的绿松石和郧阳“三合汤”外,境内尚有我们难得一见的“米黄玉”、“胭脂米”、“郧阳白羽乌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阳木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特产。
1.绿松石雕
绿松石又名绿宝石,松石,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贵宝石品种之一。元代叫“襄阳甸子”或“荆州石”,清代始称“绿松石”。为一种含铜铝的磷酸岩,表生矿物,其形状多呈葡萄状、肾状,一般有核桃或苹果大小,大块不多,世上蕴藏稀少。十堰市被称为绿宝石之乡,盛产的绿松石料质纯净,色泽艳丽,灿烂夺目,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极为罕见。主要产地为湖北郧县、竹山及相邻的陕西白河一带。其中以郧县云盖山绿松石矿出产的绿松石品位最佳,最为珍贵。
云盖寺绿松石矿建于1891年,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绿松石矿。2000年7月,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天然优质名贵的绿松石于在此矿面世,重达74公斤,呈蓝绿色,结构完整,质地细腻,堪称世界之最。因绿松石性脆、硬度大、湿润洁美、质感强烈,经艺术家雕琢而成的首饰、摆设(人物、花卉、鸟兽)等工艺美术品,尤以人物雕最具特色,其造型美观,饱满生动。
2.谭山“米黄玉”
“米黄玉”又名松香黄,因其色泽金黄而得名。其质地细腻柔润、色泽纯净、自然通透,故有“黄水晶、黄玛瑙、黄金玉”之说,但并非玉石。作为一种大理石材,主要成分是方解石晶体,因含有金属铬而呈黄色。主产地为湖北、河南的丹江口库区(湖北郧县潭山、竹山得胜及河南内乡庙岗、淅川魏营等地)。尤以郧县东北部谭山地区(包括郧县刘洞镇、谭山镇、白桑关镇)为最。
谭山镇大理石储量大,种类多,品位高。现已探明有米黄玉、汉白玉、荷叶绿、芙蓉红、银鸽灰、墨墨玉、木纹石等十多个品种,特别是米黄玉的资源储量居湖北省之首,其色泽、质地为国内罕见。
“米黄玉”1981年在郧县谭山镇东岳村首次发现。当地村民俗称“白尖石”,1996年改今名(河南镇平采矿人员认为“这种石头价值达到玉的标准”命名)。
据国土资源部门探明,谭山境内米黄玉资源储量386.67万立方米,保有资源储量354.85万立方米,主要产地在柳泉村和东岳村,2011年在谭山镇东岳村一处矿点挖出一块40吨重的“米黄玉”大理石。此外,刘洞—白桑关一带有米黄玉小型矿区2处,总资源储量42万立方米。
郧县境内“米黄玉”大理石开发于1989年,现境内有“米黄玉”大理石开采矿山3家(三泰石材公司、天赐石艺公司),年产米黄玉总量0.36万立方米。米黄玉是工艺雕刻,装饰装修的上佳材料。谭山民福工艺厂开发出“米黄玉”系列工艺品主要有花瓶类、保健类、人物类、兽类、玉船、茶具、文房(笔筒、笔架、镇尺、印章)、风水球、吉祥物、饰物等50多种,走俏市场,出口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使谭山成为“中国的米黄玉之乡”。
http://www.syyysh.com/UploadFile/2012105162220753.jpg
知识链接
特征
米黄玉的矿物成分以白云石为主,其次为方解石和少量石英。由于致色元素或杂质含量多少的差异,以致玉石常呈现出不同的黄色,一般以蜜黄、黄色为主,亦有呈浅黄、褐黄等色者;有蜡状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具隐晶质、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坚韧。硬度4.3-4.5,性脆,密度约2.7克/厘米3,抗压强度平均为2478kg/cm2。
分类
米黄玉根据其所不同的玉石纹理,和色泽又分为不一样的类型。可分为:
波纹黄:花纹象一层层波浪,步步高升,层层叠叠,或者象大江东去,浩浩荡荡,气势宏伟。
闪电黄:一块玉石上突然闪烁出现几道曲折白线,黄线,红线,仿佛天空中出现的不规则闪电,动人心魄,奇幻瑰丽,十分具有艺术感。
冰凌黄:象是结冰的黄色液体形成,玉石中有一块一块的冰花的状态。
小米黄:颜色如小米,浅色。
黄金玉:颜色如黄金,色深。
3.鲍峡“胭脂米”
胭脂米是红米的一个分支,呈椭圆柱形,外壳呈红色,比普通米粒稍长,米粒由外及内逐步变成白色,煮熟时色如胭脂,晶莹剔透,异香扑鼻,营养丰富。饭粒回锅三次不烂,还可伸长三倍左右,俗名“三伸腰”。据《本草纲目》记载,长期食用胭脂米可延年益寿、面部红润、耳聪目明头发黑、滋阴补肾安神。
胭脂稻米产自郧县鲍峡镇大墩子村,这里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特殊的生长环境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期较其它地方较长,既不患稻瘟病,也不生虫子,绝对是绿色有机食品。据说该村种植有15亩(实际上仅3亩),亩产量仅150公斤。有资料表明,胭脂稻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山中。普通杂交稻一根秧苗成熟后可变成好多支,而胭脂稻秧苗一根基本只能变两三支,且胭脂稻属于冷水稻品种,根部温度高了就不会生长,所以只适合夏天有阴凉山泉水的地方种植。胭脂稻生命力极强,常见的稻瘟病在它身上很难见到,遗憾的是,该品种极易风吹倒伏,或者一旦营养过剩(只能施有机肥,不能施化肥),就会绝收。这也是胭脂稻产量很低的原因。
4.郧县“三合汤”
三合汤因是由牛肉、粉条和水饺三种食品的组合,故又称“三合。传明万历年间,毗邻鄂豫陕三地三位穷秀才来郧阳府(驻郧县)赶考且住同一客栈,考完放榜时三人一同落榜,分别之际三人拿出各自带的牛肉、粉条、饺子(猴头)等物,放进锅内加些佐料煮熟聚餐,顿时,浓香四溢。吃毕走后,客栈老板将三种食物记下细细研究,最终烹制出了风味独特的“郧阳三合汤”。实际上“三合汤”源于清同治年间郧县回民清真食俗。选用黄牛肉、红薯粉条和牛肉小水饺“合”在一碗老汤之中。三合汤以牛血、牛肉、牛百叶三者合汤而成,将嫩厚的牛肚皮切条,新鲜的嫩牛肉切片,细嫩的熟牛血切块,佐以八角、桂皮、茴香汤,浇上山胡椒油和米醋,再撒上辣末和香葱而成。最地道莫过于郧县老字号正宗三合汤和郧阳王氏三合汤。为十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链接
三合汤的做法
三合汤的主要配料有:韧性强、精丝好的红薯粉条,上等牛肉馅包成的饺子,切工考究的卤牛肉片三种成分。其制作方法是:首先,将细粉条抓入竹罩,过滤,放进锅中间铁围圈或砂罐内,经反复烫沸3—5次再倒入大碗里,然后,取6个熟水饺,抓叠薄薄的牛肉片一并入碗,接着再从锅内舀两勺滚热的汤汁(最好是选用牛剔骨、猪剔骨熬成的油汤)浇在上面,直到把配料淹住为止。最后,再撒上味精、胡椒粉、香菜末、葱花、蒜泥,就可食了。
4.郧阳白羽乌鸡
白羽乌鸡以其单冠、绿耳、片羽、白毛、乌皮、乌骨、乌肉、翘尾、光胫、四趾为特征,因其皮、肉、骨均为乌黑色,当地俗称“乌鸡”或“乌骨鸡”。此鸡入药后,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功能,并可治疗头晕心悸,故又名“药鸡”,属药、肉、蛋兼用型鸡种。1979年被发现,主要分布在郧县大龙山周围的白桑关镇、安阳镇、杨溪铺镇、南化塘镇等地。1982年根据其产地、羽色及肤色,命名为“郧阳白羽乌鸡”,并载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
郧阳白羽乌鸡毛色洁白,有光泽、体型小而紧凑,体重较轻,属小型鸡种。头部大小适中;喙短弯有力,呈乌色,略透明;翅羽发达,尾羽上翘,善飞翔。因肉嫩、味鲜,且含人体9种必需氨基酸和6种非必需氨基酸,具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http://www.jiweb.cn/uploads/userup/2/123WK148-1320.jpg
知识链接
单冠:单冠直立,有5-7个冠齿,冠齿清晰,冠、肉髯及颜面均为乌黑色。个别有缨头的母鸡冠齿较小,冠较薄侧倒,公鸡则冠厚而大。
绿耳:耳朵颜色呈天兰色,俗称“孔雀兰”,尤以120日龄为明显,性成y后更显光艳夺目,甚是好看。成年后逐渐变成乌黑色,公鸡变色较快。
白毛:通体羽毛洁白鲜艳、有光泽,翅羽发达,尾羽上翘,公鸡蓑羽细长下垂。
片羽:羽毛呈片形,羽轴硬长,羽枝排列紧密,老毛囊透明中空,新羽毛毛囊有淡红色羽髓。
翘尾:尾羽细长上翘,公鸡蓑羽发达,远看鸡脊背下凹,呈“U”形。
光胫:整个踝关节以下无毛腿,胫、距光滑,被覆鳞片。
四趾:每只脚有四个脚趾,公鸡自4月龄后开始长距。一般认为,距可以鉴别公鸡年龄,距长1厘米需一年时间。也就是说,距长1厘米,鸡约1岁。
乌皮:全身皮肤乌黑色(成年公鸡皮肤略显红色),胫、喙、冠均为乌黑色。
乌肉:肌膜、内脏、脂及表皮全乌,胸大肌、腿部肌纤维颜色较浅。
乌骨:骨膜黑色,骨质、骨髓颜色较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