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口的来历
(2012-07-11 10:51:01)
在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久远,而汉口历史最短,这一切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汉江改道之故,结果将武(昌)汉(阳)双城中的汉阳一分为二,析离出汉口,从此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
汉口为汉江冲出来的城市。因位汉江入长江之口,故名。古名夏汭、汉皋,又名夏口、沔口、鲁口。夏汭最早见于《左传》。《荆州记》亦载有:“夏水入江处,谓之夏汭,盖夏水之尾也。汉末谓之夏口,亦曰汉口。”因沔水与夏水合,故名夏口。又因汉水入江因在鲁山(大别山即今龟山)之旁,称鲁口。
汉口作为地名出现得很早。远在南北朝时,就见诸史籍,这从南北朝之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驻江陵即今荆州)进军武汉地区,曾命王茂、曹景宗逼进武昌,萧衍亲自领军进克汉阳鲁山(今龟山),“筑汉口城以守鲁山”,这是迄今所知史书中最早出现的汉口地名。但其地望并不在今汉口而在今汉阳境内。这是因汉水入江之口多有迁变之故。
关于古汉口之地望,约在今汉阳以西排沙口、郭茨口之间。据明万历《湖广总志•水利志二•汉阳县堤考赂》云:“按县旧有襄河口,在汉口北十里许,即古汉水正道。汉水从黄金口入排沙口,东北转折环抱枯牛洲,至鹅公口,又西南转北至郭师口,对岸曰襄河口,约长四十里,然后下汉口。成化初,忽于排沙口下、郭师口上直通一道,约长十里,汉水径从此下,而古道遂淤。”可知在明成化年间以前,汉水下游入江口一段存在不稳定的主河道,导致汉水有众多的入江口。及至汉水改由龟山以北出江,从此结束了汉水下游河道游移不定的历史。与此相佐证的还有嘉靖年间《汉阳府志.方城志》中的记载,汉水“经蔡店、临嶂山、郭师口,又北出大别山后,南入于江南,汉之正流也。”这就是说,在成化前汉水已在龟山之北有入江口。只是在成化改道后,汉水全部从龟山北入江,其他入江口不复存在了。至于原先从襄河至黄陂间的襄河故道,日渐淤塞,形成洼地、湖泊。
汉水改道也给汉口带来了勃勃商机。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清人唐裔潢的《风水论》云:“黑山对岸有襄河口,水从此入,约长四十里,然后出江,《禹贡》所谓汉水南人于江是也。明成化初,忽于郭师口下,直通一过,约长10里,汉水径从此下,而后襄河遂淤。于是汉口有兴机矣。”于是乎,一谈到汉口镇的兴起,人们往往将其与汉水改道联系起来。
汉口原为一片沼泽地。据《汉阳县志》、《夏口县志》载,汉口古代为芦苇丛生的沼泽之地。明朝以前,因河沙淤积,逐渐成为一片荒洲,与汉阳连成一块陆地。因地势低洼,汛期时更是泽国一片。早期汉口居民,只能选择地势较高的墩台上营造房舍,形成水上人家,在此垦种和渔猎。据清王葆心《续汉口丛谈》载:“汉口在明代本屯地,为汉阳十九屯之一。”清光绪年间《汉口丛谈》里也有类似记载:“汉水多经曲折,水道狭窄,含沙较多,每至汛期,由上游奔腾而下,一面由小江口出江,一面由大桥口横流入后湖之黄孝河,故汉口之淤渍成洲,势所必至。”可知。
汉口有居民始于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这里的“河滩废壤”,由江夏县民萧二承佃,萧氏遂成为此处的“二地主”,百姓张天爵父、祖来此筑基盖屋。成化年间,这里成为汉江的惟一入江口后,渐渐各处商民在口岸建房造屋,形成市集。由于得江汉交汇之利,大量船只停靠于江河之滨,渐渐兴起城集镇。至嘉靖四年(1525年),已有房屋1000多间,设有汉口巡检司,仍隶属于汉阳县。万历年间已形成商埠。崇祯八年(1635年)汉阳通判袁焻苦于水患,在汉口筑上起硚口,东至堤口直抵长江之滨(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江边处)长约10华里长堤(初称袁公堤,后叫长堤,亦称为后湖堤)后,境况大为改观。此后,居民日增,市场日盛。到清嘉庆时,汉口居民已达36929户129183人,成为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之一,以至于“十府一州商贾所需于外埠之物,无不取给于汉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雍正五年(1727年)设仁义、礼智两巡检司。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辟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开埠后,先后有英、俄、徳、法、日等国在此开辟租界,多个国家在此设有领事馆来通商,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内地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和长江最大内河港口。这也是汉口较武昌、汉阳繁华最主要的原因。
光绪十四年(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阳、夏分治,汉口从汉阳县划出置夏口厅,属汉阳府。1905年,张之洞修筑了后湖长堤(张公堤)。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今中山大道前身)。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汉口为夏口县治,但民间仍习称汉口。至此三镇鼎立。1926年置汉口市(辖汉阳县城)。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自广州迁武汉,划为京兆区。4月将汉口市与武昌市合并为武汉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1929年武汉分治,置汉口特别市。1931年改为省辖市。1932年复为汉口特别市,属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改汉口市,属湖北省。1947年复为汉口特别市,属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合武昌市、汉口市、汉阳县城(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镇)为武汉市,政府驻地设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而为一。这是后话。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