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ds369.com/v5/upfiles/2009-11-03/m1621_20080418.jpg
资料图片
去过武当山的人,一定会对武当山天柱峰硕大摩崖石刻“一柱擎天”记忆犹新,这四字为时任湖北襄阳道道尹(管理所辖数县行政事务长)宗彝所题,但知道宗彝其人不多,知道宗彝是书法家就更少了,知道武汉“江汉关”三字出自宗彝就少之又少了。
伫立在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和江汉路步行街口的江汉关大楼(原武汉海关大楼,今江汉关博物馆)曾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史载清政府于1862年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据说江汉关关址最初设在汉口汉江口,后迁青龙巷,1921年1月29日暂迁至英国汇丰银行二楼,并于同年7月24日开始拆除英租界东南角(江汉路口)工部局巡捕房兴建新江汉关大楼。江汉关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恒纪建筑公司承建,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1949年更名为武汉关。大楼占地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总高度46.3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大楼由主楼和钟楼两部分组成,塔式钟楼位于楼顶。主楼、钟楼均为四层。在大楼正面主楼顶端镶嵌着“江汉关”三个大字,由于未署名,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出自汉阳籍(今属武汉市蔡甸区)著名大书法家宗彝之手。2001年江汉关大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宗彝(1875-1935)汉阳(今属蔡甸区玉贤镇)人。字藻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止后,先后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及贵州法政学堂。次年(1906年)在贵州府署任文案,旋放余庆县知县、番州知州、贵定县知县。辛亥武昌首义后,回汉阳原籍隐居。1912年(民国元年)任晴川中学校长(汉阳县最高学府),次年改任副总统黎元洪秘书。1915年起,先后任四川省合川、新都、灌县知事。1920年(民国九年)在湖北省办理侨务,因功授予四等嘉禾章。1921年代理湖北省政务厅厅长兼省长公署秘书。次年授予三等嘉禾章,代理湖北省教育厅厅长。1924年后先后任江汉关监督、湖北官钱局会办、湖北吏治馆馆长、湖北襄阳道道尹(1925年1月10日)等职。其间苦摹汉魏碑帖,尤好《大王碑》,以《泰山金刚经》为根底,自成一家,为时所重。
传1922年武汉江汉关新建时,宗彝曾应英税务司安格联之邀书就“江汉关”三字。据说“江”字曾三易其书(汉、关二字为繁体),最后一气呵成,并按书法惯例落款署名。为此,江汉关赠其润笔之资纹银500两,可谓一字千金。但1924年江汉关建成后宗彝书写的“江汉关”三个大字跃然关楼上时,不知何原因却省去了署名。
虽“江汉关”未署名,好在1924年宗彝调任“湖北襄郧道”道尹任时,应武当山住持之邀又题写了武当山“一柱擎天”四字并署名丙寅年仲夏(1926年)。“一柱擎天”出自《唐大诏令集》即唐中和三年(883年)上赐陈敬宣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宗彝引用此名句,借以形容天柱峰犹如巨型石柱高接云天。字为泰山金刚经体,古朴遒劲,神韵尤佳。不过,今武当山金顶小莲峰岩壁上“一柱擎天”题刻碑总长4米,宽0.85米。四字各书一碑,行书,落款为民国丙寅年。
1926年冬后宗彝闲住武昌,由于居官清廉,官囊如洗,为生活所迫,不得已与武昌“荣宝斋”裱画店订有长期契约,为其书写中堂,挂屏等,获取薄酬。1931年武汉遭水灾,遂将武昌私宅变卖,以为生计。1935年病逝于武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