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州博物馆馆藏的四代“越王剑”

(2012-01-12 14:18: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江汉平原(荆州、荆门市)

http://www.huaxia.com/jztb/jzsh/wwjh/images/20090525/73817.jpg

       越王州勾剑    资料图片

 剑是古人随身佩带的兵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在出土的青铜剑中,尤以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国剑的数量可观,仅知名王者之剑就有数十把之多,其中越王剑近40把,吴王剑近10把。据《汉书.地理志》载:“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剑,轻死易发。”至于吴越地区缘何盛产青铜剑,除东周时期佩剑之风盛行外,还与吴越之地水网密布适宜于步骑战有关(中原地区盛行车马战),导致既轻便又锋利适于近战的剑这一兵器获得了长足发展,其制剑技艺独树一帜。及至越灭吴,楚灭越后,楚国继承了吴越的制剑技艺。尚武的楚人更是视剑如命,死后常以所佩之剑随葬。但吴越王剑出现在楚墓中,不外乎通过战争、掠夺、赠予、婚嫁等途径获得,进而反证楚人视吴越青铜剑为珍宝。今荆州博物馆藏有越王鹿郢剑、兀北古(盲姑)剑、州勾剑、不光剑四代越王剑,是全国藏有越王剑最多的博物馆。
越王鹿郢剑
1988年在荆州市纪南城北垣外楚墓中出土。剑全长65厘米,宽5.3厘米,格宽1.2厘米。剑的形制与越王勾践剑相似,剑首7个同心圆,剑格镶嵌有绿松石,并有鸟篆铭文:“戉(越)王戉(越)王,者旨於赐”。据考证“者旨於”为越王勾践之子,又名鹿郢,公元前454-459年在位。
越王盲姑剑
1976年在荆州张家山墓中出土,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为“复合剑”,即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的青铜剑,以收刚柔相济之效。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为“戊(越)王亓北古(盲姑),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字“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盲姑剑是越王勾践的孙子盲姑生前所用之剑。盲姑剑存世仅三柄,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安庆博物馆、荆州博物馆。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120/Img254771630.jpg
越王州勾剑
1973年荆州市荆州区藤店一号墓出土。战国早期,通长56.2厘米。此剑的剑身近格有两行错金铭文,每行四字,字体为鸟虫书,释文为“越王州勾自作用剑”。州勾即朱勾,为勾践之重孙,不寿之子。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448-412年)。
附:1987年荆门子陵水泥厂战国墓地36号墓出土。剑长53.7厘米,剑身满饰暗细线纹。两面格分别铸有鸟形文“戊(越)王州句(勾)”、“自乍(作)用佥(剑)”。藏荆门市博物馆。
越王不光剑
1974年出土于荆州市荆州区张家山战国墓。现藏荆州博物馆。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云:“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竹书纪年》称:“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又“於粤(越)子朱句卒,子翳立”。系越王句践的第四代孙,公元前412年至前376年在位,长达36年之久。
错金银越王剑
2000年在荆州市荆州区曹家山一号墓出土,年代为战国中期。此剑菱形薄格喇叭筒茎首,铭文在剑格和剑首上;上有鸟虫书古篆体错金铭文十字(正反两面各五字)。剑格正面铭文为“戉(越)王戉(越)王”,此剑中脊挺直,双刃锋利,通长六十二点五厘米,剑身宽五厘米,剑格仅宽零点五厘米。现藏荆州博物馆。此外,中国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把菱纹格剑(亦称错金银越王剑,1965年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
附: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
越王勾践剑
1965年在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望山村望山一号墓出土。剑通长55.6厘米,剑身长47.2厘米,剑茎长8.4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格宽5厘米,重857.4克。剑的前锋内敛,成两度弧曲状。两侧有血槽。剑身遍饰菱形暗纹,纹饰精美,镂刻最细处仅0.1毫米。剑格两面分别用绿松石与蓝色琉璃镶嵌出花纹。茎有双箍,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11道间距极小的同心圆圈为饰。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剑柄为圆柱体,“缑”(缠绕于柄的丝绳)保存完好,柄上刻有三道戒箍。剑出鞘时,寒光袭人,毫无锈蚀,锋刃如新,犹能断发。该墓中出土了66件兵器。有剑、戈、矛、殳和镞5种。其中两件铜戈为明器外,其于都是实用兵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中华名剑(一):越王勾践剑
吴王夫差矛
1983年在荆州马山5号墓中出土。矛全长29.5厘米。矛身与剑身相似而较短,中线起脊,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骹(又称(上竹下角),为装柄之用)中空。骹口扁圆,口沿内凹。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基部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据专家考证,鈼为矛属刺兵器。由此可知,此为吴王夫差自用,此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现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吴王夫差剑
1976年在襄阳蔡坡12号战国墓出土。首部已残损,残长39厘米,宽3.5厘米。圆筒状茎,腊部铸铭:“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行10字。藏襄阳博物馆。
资料链接
越王世系   
允常       前538—前497年(称王)     前538年迁都勾嵊(诸暨牌头)
句践       前497—前494年2月(战败) 前491年.3—前465年.11(复国) 前490年迁都平阳(绍兴平水)
           前489年迁都会稽(绍兴越城)(称霸)     前468年迁都琅邪(山东诸城)
鹿郢       前465—前459年
不寿       前459—前449年
朱勾       前449—前412年
翳         前412—前376年7月(被杀)前379年迁都姑苏(江苏苏州)
诸咎       前376年7—10月(被杀)
错枝       前376年10月—前375年(被杀)
之侯       前375—前363年(平定)
无颛       前363—前355 年
无彊       前355—前333年(战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