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阳“鬼谷洞”只是个传说

(2011-08-10 13:03:42)
标签:

旅游

分类: 鄂西南(宜昌市、恩施州)

 当阳有座云梦山,云梦山上有“鬼谷洞”(又名大仙洞)。传为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纵横家鬼谷子讲道授徒之处。
 据《辞海》载:鬼谷子,相传为战国时楚人,姓名传说不一,隐于鬼谷,因以自号。著有《鬼谷子》一书。虽然关于鬼谷子的传说神秘莫测,但鬼谷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是确有其人的。司马迁在《史记》的《苏秦列传》和《张议列传》中,分别记载二人师承于鬼谷子。特别是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向《说苑·善说》中曾大量引用鬼谷子的话,并与荀子、子贡等人话列在一起,而荀子、子贡皆为历史人物,鬼谷子其人看来也不会是虚构的。
 鬼谷子被后世称为纵横家的鼻祖,据说曾培养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大声名显赫弟子而闻名。有关鬼谷子的遗迹,相传今山西三原、陕西石泉、湖南大庸、湖北当阳、浙江宁波及河南登封、汝阳、淇县等都留下足迹,虽经研究考证,始终没有定论。
 哪一处是鬼谷子“因以自号”且居住授徒的的“鬼谷”呢?据说以河南淇县云梦山最有可能,当然也不排除湖北当阳云梦山的“鬼谷洞”。
 “鬼谷洞”位于当阳市玉泉办事处三桥村,距城区22千米,座落在云梦山(海拔497米)半山腰上。据《湖北通志》载,传为战国鬼谷子讲习所,故名鬼谷洞。又传齐军事家孙膑拜鬼谷子为师,曾于此学艺,故名大仙洞。属石灰岩溶洞,坐南朝北,海拔330米,洞口朝南,高3米,宽4米,深300多米。洞内有石凳、石桌、龙潭及石钟乳。洞内保存有唐代石虎一座。洞口外侧石壁镶嵌有清光绪五年(1879年)《 重修灵山宝殿碑记》三块。洞外泉幽林密,风景优美。
 因该处1955年前属远安县管辖。故清同治年间《远安县志》载:“鬼谷洞在县南五十里,清溪寺迤西五里,洞门高阔,进数步有石龛,相传为鬼谷子讲《易》所。洞深不可测,内白蝠如鸦,层池如莲。洞前有玉皇阁,久废。窟中玉泉交流。”《湖北通志》亦载有:“孙膑与庞涓同师鬼谷子于云梦山学成,涓先去魏,孙膑就之,庞涓害其能,刑其足,膑徉死,齐使者窃载之以云梦山侧有孙殡寨,乃其遗址。”晋代始建立庙宇(清溪寺),以后历代曾修葺,庙毁于民国时期。今最早认定鬼谷子在当阳隐居的是东晋学者郭璞,他在《 游仙》一诗中写道:“清溪千余切,中有一道士,借问此阿谁,曰是鬼谷子。”郭璞是荆洲刺史,又做过临沮(即今远安县,因临沮水而得名)县令,想必其认定有一定的可信度。
  规划中的鬼谷洞景区东起荷(花)当(阳)公路,西至鬼谷洞,峡谷底南以云梦山为界,北抵峦峰山,总面积约56公顷。
资料链接

大仙洞景点
距荷(花)当(阳)路口1320米处,山壁上有直径0.3米深1米的天然石穴,名“达儿窝”。在1477米处,右侧山岩有天然凹洞,洞中有红色钟乳石似人,俗称武圣人(孙膑),此即古灵山宝殿遗址,现存清光绪三十一年刻《 重修灵山宝殿碑记》一块,洞前有梯形平台,前宽8米,后宽5米,进深3米,已建简易灵山宝殿一间。1650米处的峡谷南侧,有石砌半园平台,平台以南有残存石屋一栋,石屋西有数十米长的天然石墙。在峡谷北侧,有三个洞,多石钟乳,附近有猪头石、磨盘石、避雨石。前行至2100米处北侧立40厘米高石碑一块,上刻“分路碑、石柱洞、民国八年立。”由分路碑北上,可达石柱洞。复由峡谷中前行,经碾槽坑,在2400米处北拐上山,可达朝阳洞,洞口高10米,宽8米,深30米,洞顶多石钟乳。洞内有人工砌筑的厚3米,高5米的石墙,墙上留有一门二窗。在2500米处为鬼谷洞,洞前按原貌整修1.8米宽石阶99步,两侧石砌三道园形平台,三颗千年榆树和一棵三角枫生于园台石缝中。洞口小庙大门盖小青瓦,门侧写有“青山溪水有禅韵,古洞钟声道佛心”的对联。穿过小庙到后院,正对洞口,洞口立有老子的塑像,残存文物有汉代石雕黑虎一件,长1.2米。明万历二十七年刻《鬼谷洞重修集贤记》石碑一块;清光绪五年立《重修鬼谷洞碑记》石碑一块;石抱鼓一对(已残),石狮一对(已残)。

大仙洞沿革
庙宇初建于晋代,历代均有补修。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
山东道人程景山云游来此,欲修复道场,未成而卒,继任之徒募捐修建乃成。有枝江善士金正权等命工匠镌鬼谷石像于洞中。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庙为暴雨冲毁,当时县主升任刑部主事苏公复修之。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邑侯金公印芝润文重建庙宇。
光绪五年(1879年)
创建亭宇一座,拜殿三间,耳房数所。
鬼谷子石像毁于文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僧人宽忠来此还愿修庙,修复石屋三间,泥塑鬼谷子像一尊。
2008年
武当道人王师忍修复玉皇阁。
今洞存汉代石虎一尊,石狮一尊,龙柱若干,明嘉靖石碑一通,清康熙石碑一通,清光绪石碑两通,残碑若干,古钟残片一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