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境内的山峰和山口
(2011-05-21 07:56: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仙桃、潜江、天门、神农架 |
一.山峰
神农架有大、小山峰有400多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神农顶、杉木尖、大神农架、大窝坑、金猴岭、小神农架6座;海拔2900米以上的山峰有望农亭、箭竹岭、猴子石、天葱岭、麂子山、老君山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有20余座;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5座;海拔800~2000米的山峰近250余座。
神农顶
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位于木鱼镇与红坪镇之间,海拔3105.4米,为湖北省最高点,系大巴山脉主峰,原为神农架无名峰,1982年因该峰在神农架境内的绝顶位置命名。范围2平方千米,北邻杉木尖,西南隔韭菜垭邻大神农架,清朝《兴山县志》称“神龙山”。民国时贾文治撰写的《神农架探察报告》谓“木城”,民间俗称“四季山”的。
大神农架
位于红坪镇与木鱼镇交界处,海拔3052.7米。传神农氏曾率部落在此架木为城,采尝百药,且比小神农架高出47.7米,故名“大神农架”,面积1.5平方千米。
大窝坑
北坡在红坪镇,南坡在下谷坪乡,海拔3032米,因主峰西北300米处有一深约5米,面积约300亩的窝坑得名,面积7.5平方千米。
金猴岭
位于红坪镇草坪湾以西,海拔3019米,因常有金丝猴出没得名,属大巴山。面积5平方千米。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小神农架
位于神农架南部。因较北侧大神农架低4707米得名。东濒横河,南交巴东县,西接下谷坪乡,隔巴东垭子北望神农顶四周群峰。海拔3005米,总面积6平方千米,传神农氏曾到此架木为城,采尝百药。小神农架山势崔嵬,古木参大。山上遍长冷杉,杂以山杨、桦树、华山松、珙桐、黄柏和箭竹。有白熊、白獐、白麋、白野羊、白蛇以及金丝猴等珍贵动物。东北面的山脚下有一亮石坪,据地质考察该地还藏有水晶石矿。
望农亭
北坡在红坪镇,南坡在下谷坪乡,海拔2997.9米,因该山似岗亭眺望东北方向神农顶雄姿,故名,范围1平方千米。
箭竹岭
位于红坪镇与九湖乡之间,海拔2997.9米,因丛生箭竹得名,范围1.6平方千米。
猴子石铁塔
北坡处九湖乡境,南坡处下谷坪乡板桥境,海拔2967米,因山顶巨石形似猴得名,范围1平方千米。
老君山
位于宋洛乡境内,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建老君庙得名,主峰老君寨海拔2936米,面积60平方千米。属大巴山。有白色动物出没。
天葱岭
位于木鱼镇境内,海拔2920米,1981年因天然野葱遍岭丛生命名。其位于大神农架东南1.6千米,范围1.5平方公里。
麂子山
位于红坪镇境内,海拔2949.7米,因常有麂子出没得名,范围3平方千米。
八王寨
位于九湖乡境内,海拔2624.2米,号称“八大王”的明未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进川路过此处时曾在山脚安营扎寨,得名“八王寨”,范围4平方千米。
南天门
位于九湖乡境内,海拔2602.7米,因山势巍峨,山口雄壮、风景优美,如上南天而得名“南天门”,有“石林剑峰”之谓,范围4平方千米。
刘享塞
位于红坪镇境内,传清将刘享曾在此结寨驻防,故名。主峰海拔2575.4米,面积3平方千米。属大巴山。
珙桐林
位于红坪镇阴峪河村。海拔2450米,在麂子山以西1.6千米,因生长大片珙桐林得名,范围2平方千米。
冰洞山
位于宋洛乡境内,因山顶多溶洞,原有风、雷、冰等洞,尤以主洞冰洞著名,盛夏有冰冻奇观得名,海拔2400.5米,面积1平方千米。属大巴山。
天麻山
位于神农架西部九湖乡与红坪镇之间,因盛产天麻而得名“天麻山”。又名太平庄,因该处战乱频繁、土匪横行,此处是群众避难之处,故名。顶峰海拔2290米。面积l5平方千米.
白蛇座
位于红坪镇境内。海拔2253米,传此山曾发现过白蛇,并修过一座白蛇庙而得名,范围2平方千米。
摩天岭
位于神农架东南部,宋洛河上游。因高出四周山岭得名。属大巴山。海拔2300米,面积1平方千米。
送郎山
位于松柏镇境内,传昔有仙女送郎来此采挖党参得名。面积30平方千米。主峰天缘峰,海拔2028米,最高峰张公院海拔2134米,传为西汉张良隐居处,为松柏镇之最高点。
相寺岭
位于下谷坪乡境内,与重庆市巫山县交界,海拔2074米,传明末有一外号称三胡子的和尚在此山修有一庙,名曰“三胡寺”,又因和尚喜看相,得名“相寺岭”,范围10平方千米。
官山
处新华乡东部与保康县连界,西麓属神农架,东麓属保康县,因从前无业主,得名“官山”,海拔2000米,范围3平方千米。
中武当
位于阳日镇龙溪村境内,别名大寨尖,传清嘉庆元年(1796年)曾在山尖筑寨,又名大寨尖。民国8年(1919年)在山顶修道观,在寨湾建显圣宫,因居丹江口武当山与保康县欧店祖师观之间,故名中武当。简称武山,海拔1752.7米,面积2.5平方千米。
火焰山
位于木鱼镇境内。海拔1650米,因硅石露头,在阳光照耀下如火焰喷射得名,范围0.4平方千米。
马鬃岭
位于新华乡龙口村境内,因山峰形似马鬃竖起得名。海拔1635米,范围5平方千米,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军败清朝于此。
雷家山
位于松柏镇境内,北连房县两蒿坪,海拔1551.7米,范围3平方千米。
团防岭
位于下谷乡境内,因清朝康熙年间(1663年前后)清军在此设团防围困夔东十三家起义军刘体纯部得名。海拔1519米,范围1.4平方千米。
五指山
东麓在兴山县湘坪区,西麓在木鱼镇境内。海拔1350米,因此山的五个山峰似5个手指伸开,得名“五指山”。范围0.5平方千米。
二.山口
竹山垭子
位于九湖乡小九湖村境内,海拔1900米,是通向竹山县的山口。
自生桥
位于九湖乡大九湖村境内,海拔2400米,是通向重庆市巫山、巫溪县的山口,为川鄂古盐道要冲,是两个险峻的山包间形成的一条通道,被喻为自然生成的桥。
铜厂垭子
位于木鱼镇木鱼村境内,海拔2270米,因早年开挖过铜矿得名。有人行道通石板沟下关门山,南达巴东县广东湾。
岩屋沟垭子
位于阳日镇古水村境,海拔1740米,因处岩屋沟顶得名,有人行道通房县杜家川。
五磴子垭
位于九湖乡大九湖村境内,海拔1876米,因山口南为重庆市巫山县五磴子村而得名,山口险峻无通道。
亮垭子
海拔1800米,是通向重庆巫山县黄金坪、朝阳评的山口,沿途山峦树木遮天蔽日,行至此垭豁然开朗而顿见光明,故名。
椿树垭
位于松柏镇红花朵村境内,地处神农架与房县交界,海拔1700米,209国道穿通,因山口曾生长一片椿树林而得名。
天坑垭
位于松柏镇麻湾村洞儿沟脑,因有凹陷溶洞得名,海拔1300米,有人行道北通房县,是神农架最北点。
大烟灯垭
位于新华镇龙潭村境内,海拔1280米,北通保康县大横溪,清朝嘉庆年间,清军团练为防白莲教义军袭击,在此设烽火垛报警,并筑石城屯兵,又因境内南部的烟灯垭山口要大,得名“大烟灯垭”。
冷盘垭
原名“碾盘垭”,因山口风大寒冷,得名“冷盘垭”,海拔1136米,东通保康县,阳(日湾)新(华)公路穿过,清朝乾隆末年(1795年),韩仕孝、白三儿在此倡白莲教,被房县仇必达知县领兵镇压,嘉庆年间,清政府在垭侧驻兵,设千总衙门。
松树垭子
位于阳日镇长青村境内,海拔1514米,因山垭两侧松树成林得名,有人行道北通房县。
漂上
位于木鱼镇木鱼村境内,海拔2376米,早年山洪崩坍了山梁,漂跑了树木,形成了一道山口,得名“漂上”,有人行道南通南巴东县。
巴东垭子
位于红坪镇境内,在大神农架与小神农架之间,海拔2500米,有人行道西达下谷乡,因林区建置前为巴东、兴山两县的界垭,故名“巴东垭子”。
风景垭
位于红坪镇境内,邻近神农顶。海拔2950米,原为房县、巴东界垭,得名“巴东垭”。因与东南方向的巴东垭子重名,1981年取“神农第一景”之誉更名为“风景垭”,垭北有公路通过。
韭菜垭子
位于红坪镇境内,海拔2490米,处神农顶与大神农架之间,因山口周围生长野韭菜得名,有人行小路东至木鱼坪,西至风景垭。
天门垭
位于红坪镇境内,海拔2328米,山口宽100米,天门垭两侧山峰拔地隆起,相对高差80米,中间显出一道通向南北的山口,每当清晨,云遮雾绕,若天气放晴时,山口若隐若现,如同九天门户,故名“天门垭”。
关家垭
位于红坪镇境内,海拔2300米。
碑垭
海拔1500米,为松柏镇与阳日镇界垭,昔因垭口设立过指路碑,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