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炎帝神农故里

标签:
旅游 |
分类: 鄂西北(十堰、襄阳、随州市) |
http://hubei.takungpao.com/upload/2010-2-2/20100202103506785.jpg
炎帝神农故里主要景点
文化墙
位于景区入口。为展现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混沌的文化墙,在石板上雕刻几何抽象图案的浮雕。
照壁
位于景区入口。照壁正面是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炎帝神农故里”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烈山湖水库
总库容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00亩。
九拱桥
全长117米,横跨烈山湖。以九为模数进行设计,桥身由九个券洞组成,桥上栏杆间跨度和引桥长度也采用九的倍数。主桥入口、栏杆、柱头图案花纹均采用古朴、庄重、浑厚风格表现上古时代的人文精神。
华夏始祖门
主门高10.8米,借鉴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形制,斗拱加以简化变幻,通过高矮区别突出主体。“华祖”“农宗”门上雕刻图案反映早期炎帝农耕时代的风情,采用青石材质,造型古朴大气。
圣火台
为纪念炎帝神农将火用于农业生产的功绩而建。取材于古籍记载“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建造。
盛世和谐鼎
鼎位于登天台和谒祖广场的连接处。采用青铜铸造。两面分别雕刻“盛世”和“和谐”,寓意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谒祖广场
广场为正方形,长宽都是117米,占地近2万平方米,采用福建产上等花岗岩铺装,可同时容纳2万人参加拜祖活动。广场主体建筑€梹椦椎凵衽┐蟮睿??髦嵯吒叱辈糠郑?开间大殿,高29.7米,是楚汉建筑特有形式的抽象再现。殿内供奉炎帝神农雕像和展示文明发展进程的浮雕。
钟鼓楼
位于神农大殿拜祖台两侧,层层叠色,体现出荆楚文化韵味。楼内分置铜钟和皮鼓,晨钟暮鼓与万法寺遥遥呼应。
神农塑像
由中国美院教授根据1987年周共·王德樵带回的画像为蓝本设计,雕像高4.26米,神农凝视前方,双目有神,慈祥而又威严。
旭日园、弯月湖
分别位于谒祖广场的东西两侧,和谒祖广场、环形树阵共同构建了一个“天圆地方、日月同辉”的景观。
银杏园、功德林
景区内植古银杏上千株,形成银杏园;各类乡土树种万余株,景区树木全部被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养”,形成功德林。景区中布置有休憩设施。在功德林中,分别有28个用花岗岩做成的石灯笼,前后8排,每排7个,共56个,每盏石灯笼上面用篆书刻有1个民族的名字。这56盏灯体现了56个民族的文明之光,青绿的草坪穿行于石灯笼间,将56个石灯笼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板块,象征56个民族的文明之光聚集在一起,延续着我们共同的祖先炎帝神农氏开创的中华文明之光。
功德殿
此组建筑是由清华大学徐伯安教授主持,专家组设计的一组秦汉风格建筑群,高大雄伟,外观威严、庄重。整体占地面积10320平方米,建设面积2466平方米,由日月门、天门、碑亭和功德殿组成,它是景区重要景点之一。用于集中展示炎帝神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神农井位于功德殿中心广场,为烈山九井之一。
神农碑亭
神农碑坐落在功德殿大门外,有62级青石台阶直通碑下。它是明代万历丁丑年(公元1577年)随州知州阳存愚为祭祀始祖而立。碑系青石凿成,高208厘米,宽96厘米,顶为半圆形,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碑正面刻着:大明万历丁丑年谷旦月
炎帝神农氏遗址
蜀长寿阳存愚敬立。阳存愚,四川长寿(今重庆长寿县)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任随州知州。
神农洞神农洞坐落在烈山的洞天山东麓。古式四合院依山迭起,四周环绕着青松翠柏,苍劲挺秀。神农洞正门牌匾上书有“神农洞”三个古篆字。洞府正堂是“神农殿”,殿中有一尊粉金炎帝神农雕像。左边为“神农洞”,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民间祭祀炎帝神农的敬香之地。
神农纪念馆
神农纪念馆是一个古式四合院建筑,雕栏画栋,曲径通幽,重檐飞举,黄瓦丹柱,造型典雅,富丽堂皇。纪念馆由门厅、神农生平展厅、祭祖活动展厅、五姓宗亲会馆、书画展厅、神农座像联合组成。神农生平展厅陈列着表现炎帝神农一生的大型组画以及新石器时期炎帝神农故里出土的石斧、石刀、石镰、陶器等文物,充分展示了始祖炎帝神农的丰功伟绩,深得后人敬仰。拜祖活动展厅里展出的是近20年来每年开展祭祀庆典活动及中央、省领导、海外华裔、社会名人参观、拜祖活动的图片资料,以及历年来随州代表团参加世界烈山宗亲会的合影等有关资料。
书法展厅悬挂着中央领导、名人名家参观谒祖的留言、题词墨宝。
五姓宗亲会馆则是陈列五姓宗亲会的历史渊源、五姓宗亲会会旗等实物资料。
庭院中间巍然屹立着盘膝而坐、栩栩如生的炎帝神农雕像。雕像高4米多,是按照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先生从美国华冈博物馆送来的神农画像翻塑的。
神农文化广场
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神农文化广场。古香古色的烈山门和四角楼环绕广场四周。烈山门系古典卷棚式报厦,沟檐画栋。广场周围是文化长廊。广场正中央巍然屹立着9.5米高的炎帝神农雕像,四周环绕着翠柏和花卉。炎帝神农傲然挺立,气宇轩昂。他手执五谷和药草,象征着农业和医药功绩最大。此雕像是用河北曲阳汉白玉精雕而成,是核心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炎帝神农文化广场自1991年以来,已举办17届神农生辰庆典活动,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华人华侨前谒祖。
神农牌坊
神农牌坊坐落在神农大道西边,高8米,宽10米,四柱三间四楼式。雕梁画栋,盘龙绕凤,金碧辉煌。檐下坊间缀以各种花卉图案,题材丰富,绘制精巧,色彩艳丽。横匾上刻原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题写的“炎帝神农故里”六个笔势隽永刚健的金色大字。这是从316国道进入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大门。
万法寺
万法寺位于烈山的耕耘山山巅,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随州古代名刹、佛教胜地之一,有“百川汇海,万法朝宗”之誉。万法寺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经历朝历代复修扩建,原寺已拆毁。为发展风景区的旅游事业,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已于1991年重阳节按照历史原貌修复了万法寺的“大雄宝殿”等殿堂,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万法寺由山门、大雄宝殿和两廊偏殿组成。山门口雄立着一对白狮。门上横匾上是“万法寺”三个仿王羲之的金色大字。两旁悬挂着黑底镏金对联:“万法宗源唯此为大为最大,佛门本意济善积德积功德。”正面是大雄宝殿,两边朝廊也都供有神像,姿态各异,形象逼真。
龙凤日月铁旗杆
龙凤日月铁旗杆位于厉山镇小学内,这里原是山陕会馆旧址。旗杆建于清嘉庆十六年
(1811年),高五丈,重两万三千余斤,用合金铸成。旗杆的铸造工匠是陕西同州府徐福长、李世祯等七人。工艺精湛,旗杆内呈蜂窝状,表面光亮,历198年,至今不见锈迹。旗杆至今保存完好,是湖北省的重点文物。
近期规划待建景点有:
相关链接
炎帝故里之争关涉四省五地(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湖南株洲炎陵县的炎帝陵,名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县的“炎帝陵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湖北随州的民间文学《炎帝神农传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随州的“炎帝神农故里谒祖祭典”增补为第二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宝鸡的炎帝祭祀,也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10月14日,湖南株洲炎陵县举办了“湖南省各界壬午重阳公祭炎帝陵典礼”。
2004年7月25日,山西高平市举办了炎帝祭祀大典。
2005年10月3日,陕西宝鸡举办首届“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典”
2006年10月30日,湖南株洲炎陵县举办“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
2009年5月20日,湖北随州市举办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