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6亿年以前,湖北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其中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个海湾,湖北南半部则浸泡在海底,只有湖北北部极少的一部分凸出在海面。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海水退去,显露出湖北的山地、丘岗。又经过几千万年,直到300—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了与今天大致相仿的湖北地形地貌。
而现今长江流域曾作为一片与古地中海相通的大海,在三叠纪末的造山运动中,伴随着三峡地区地壳上升,导致古地中海向西大规模地退出。在现今著名的黄陵背斜(主体在今三峡大坝一带。)的西面,留下秭归湖、巴蜀湖、西昌湖、滇池等几个大水域,除秭归湖之外,它们被一个水系串连起来,从东到西,由南涧海峡(云南西南部)流入地中海,这是西部古长江的雏形。在它的东部有当阳湖、鄂湘湖、鄱阳湖及其它众多湖泊,它们也有大河相连,这是东部古长江的雏形。换句话说,今人所见的长江是分东西两条的,一条南流,另一条东流。
在距今大约七千万年前,又发生了一次燕山运动,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开始隆起,秭归湖消失,洞庭、云梦盆地开始下降。到距今三、四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长江流域地面普遍间歇上升,出现了西高东低的地形。而其间长江曾经经察隅进入后来隆起的横断山脉澜沧江峡谷南流入海,也因喜马拉雅造山——横断山脉持续隆起,导致南流的路因此中断,出现金沙江改道东流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加上三峡一带的造山运动剧裂,三峡一带的古地层终于出现了断裂,在形成的地层断裂中出现三峡裂谷,而在巫山夔峡一带等待了几百万年却无法得到合理渲泄的长江水立即渗入这条裂谷,切穿了齐岳山、横石溪、楠木园、黄陵等背斜,分别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使东西长江形成滚滚一条东流入海。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三峡裂谷没有完全形成的50万年至300万年间,那时的长江是经由奉节南岸庙湾到天坑地缝,再经由利川北部柏杨的龙桥暗河大峡谷到沐抚大峡谷、再到清江峡谷汇入下游古泽的;还有可能是沿齐跃山背斜东沿的大溪河谷梅子水,向东南进入利川南坪一带,再进入清江河道、沿腾龙洞、落水洞泄流到清江峡谷;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更上游的地方进入龙桥峡谷、沐抚峡谷、清江峡谷的,然后汇合入长江。
这是因为由于当时巫山山脉是和大巴山脉连在一起的高地,在三峡裂谷没有完全形成之前,长江曾在三峡高山崖顶流淌,大水汇聚在今四川夔门前被阻挡,形成一个深湖,仅少量的水从裂隙孔道或山体浅漕中东逸。而更多的长江壅水在对夔门和巫山孔道的长期冲击、裂切的漫长过程中,先在地势较低的奉节南岸的庙湾一带找到了出路。壅水沿着瞿塘峡出口南岸的大溪,顺齐岳山东缘的山脉斜槽,向西南流去。在大溪上溯一处叫两河口的地方,大溪分了家,东南的一支一直延伸到了庙湾、兴隆一带,这一带远古就有很多小溪小河与清江峡谷相通,长江经大溪南流进入清江。而大溪的发源地就在齐岳山东北沿的山槽中,离清江源头只有几公里。流入利中盆地的壅水,一部向北接通龙桥河和大溪,再沿竹笋河峡谷流入清江沐抚大峡谷,这是明流主河道;另一部分向南进入利中盆地,形成的百里陂湖,并在利中盆地东侧溶蚀出世界第一大溶洞腾龙洞,伏流进入沐抚大峡谷。
有意思的是,三峡形成后的几十万年间,因三峡无数次崩山堵塞长江,至少发生过上百次长江又多次从故道清江东流的现象,并从远古一直持续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夏禹时期。
据古史记载,大禹治水的首要功绩,是凿通三峡。据《水经注·江水》记载,大禹从江州东下疏浚三峡,“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然后,禹又凿宽瞿塘峡“以通江”,又开西陵峡内的“断江峡口”,瞿塘峡夔门以上的长江水位才开始下降。但那以后至少又发生了4次古史有记载的三峡崩山断流而使川江和四川盆地遭淹的事。据扬雄《蜀王本纪》记载:“望帝(杜宇)立(巴人鳖灵)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鳖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在开明氏之前,因为瞿塘峡以下水道狭窄,加上巫山山崩塌堵长江,水路不畅,故巫峡以上的川江水位较高,长江从大溪南流进入清江是势所必然。开明氏凿宽江道后,川江上游水位才开始下降,江水不再从大溪南流,所以放道又成陆地。此外,今秭归新滩镇后山广家崖-姜家坡一带,是个千年古滑坡,史料记载发生山崩滑坡不下20余次。汉书记载汉成帝时期,因巴东以下西陵峡崩山壅江,淹了川江42县。此地因汉晋时山崩而得名“新滩”。公元1026年(北宋仁宗天圣4年),新滩滑坡使长江断航21年。1542年(明嘉靖21年),新滩滑坡导致长江断航82年。最近的一次是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超过3000多立万米方土石的滑坡将新滩古镇整个推入长江,涌浪高达49米,致使在河中航行的98条船沉没,造成长江断航12天。据此可知,长江多次发生崩山堵塞事故。
相关链接
清江,古名夷水。因河水清澈而得名。据《水经注》记载:“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大支流。清江发源于利川市西部都亭山西麓,自上而下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至枝城市陆城镇注入长江。全长423公里,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盛誉。清江支流众多,有支流10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忠建河、马水河、野三河、龙王河、招徕河、丹水、渔洋河7条。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