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资讯 |
分类: 湖北省 |
一.平原
江汉平原
位于湖北中南部,属两湖平原的北部。因由长江、汉江冲积而成,故名。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50
米左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降。成群的湖沼洼地多集中在平原东南部。长江横贯南部,汉江流经北部,河道蜿蜒曲折,湖泊众多,堤垸纵横,为著名的“水乡”。多冲积土和湖泥土。盛产水稻,棉花和小麦。1949年前常受洪水威胁,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
之谚,1949年后,修建荆江、杜家台等分洪工程,加固江堤,战胜洪水灾害。为湖北最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品基地。有石膏,磷,岩盐和石油等矿。
二.盆地
1.襄阳盆地
位于湖北北部,南阳盆地南缘,界于武当山、大洪山、桐柏山之间,为汉江中游及唐白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整个地势北高南低,由海拔150米逐渐降至100米左右,略呈向南敞开的畚箕形。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而轻度抬升,经过流水切割,形成大片的岗、垅相间排列的地貌形态。地表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多在10~20米之间,坡度一般不超过10度,最陡坡度也很少超过15度,岗顶宽广平坦,土层较深厚,大部分地面宜于机械耕作,耕地中以旱地为主,为湖北小麦、棉花、玉米、稻、烟叶、油料等作物的重要产区。与河南南阳盆地相通,向称“南襄隘道,自古为我国陆路南北交通要道之一。
2.房县盆地
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江南侧支流南河上游。因房县在盆地中,故名。北部为武当山,南部为大巴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盆地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以马栏河谷为中心的红岩丘陵,为农业发达地区。山地多沟壑溪涧,水位变化大。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芝麻、油菜、烟草。森林覆盖率达40%,用材林以松、杉、栎为主;经济林有油桐、油茶、漆树等。特产黑木耳,誉称“燕耳”,驰名国内外。富磷、煤、铅锌等矿。
3.恩施盆地
位于湖北西南,恩施市中部。以市区为中心,呈南北向伸展,面积约540平方公里。四周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盆底平均海拔约450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清江自北向南纵贯中部。盆地内土层肥沃,属棕红壤土。是恩施市重要水稻和茶叶产区。
三.走廊
1.荆襄走廊
位于湖北中部偏北,处大荆山与大洪山之间,汉江南北流贯。因形似走廊,故名。为古代南,北交通要冲,襄阳和荆州两古城陆路交通要道,设有驿站。
2.随枣走廊
位于湖北东北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府河谷地。因形似走廊,故名。历史上为江夏(今武昌),德安(今安陆),与襄阳,郧阳间陆上重要通道。
咸蒲走廊
3.位于湖北东南部,处幕阜山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为海拔50米左右的丘岗地,历为湖北,湖南两省陆上交通重要通道。